《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的理論與實踐》分為七章。第一章闡述了耕作層土壤的價值,耕作層土壤及其剝離利用的含義,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的理論基礎、基本條件以及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第二章介紹了國外表土剝離利用的基本概況,以及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主要發(fā)達國家的表土剝離利用實踐。第三章闡述了發(fā)達國家表土剝離利用的模式和特征,以及對中國開展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的啟示。第四章研究了中國開展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的國情基礎、重要意義、基本原則以及主要類型。第五章介紹了吉林省、貴州省、浙江省寧波市等典型地區(qū),開展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的基本情況、實踐模式、主要經驗以及實施成效。第六章闡述了中國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成本的內涵界定及其構成,分析了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成本的調查結果,介紹了典型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項目的成本測算。第七章闡述了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效益的非市場價值的內涵及其評估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以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典型區(qū)浙江省余姚市為例,采用選擇試驗模型,研究了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效益的非市場價值?!陡鲗油寥绖冸x利用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和寫作得到了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浙江大學土地管理系、貴州省土地整治中心、浙江省土地整治中心、吉林省土地整治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土地整治中心、貴州省普定縣土地整治中心、貴州省湄潭縣土地整治中心、浙江省余姚市國土資源局等單位的支持和幫助。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梁軍等對研究框架和研究重點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建議,高世昌、陳正、周同、范彥波為研究提供了重要數據資料,并多次參與討論和修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土地整治中心藍春華、貴州省土地整治中心朱紅蘇、吉林省土地整治中心李澤興、浙江省土地整治中心羅進榮和徐祖煌等領導和專家,為研究提供實踐經驗等方面的資料。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劉新衛(wèi)等收集整理的關于發(fā)達國家表土剝離利用的相關資料,是《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的理論與實踐》重要的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