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來到中國、在中國擁有自己的學科建制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哲學在中國的敘事還遠未完成,甚或剛剛開始?!墩軐W的中國本土化敘事》懷著一種積極而開放的情懷探索并追尋本土化的“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及其學科范式、話語體系、自身問題域的創(chuàng)生始終建基并汲澤于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與學術資源。今日人們催生“中國哲學”、創(chuàng)寫中國哲學史及其哲學學科范式革新的要求背后,潛伏著中國自主意識、中國自己風格的覺醒。但哲學要完成它在中國的本土化敘事還必須經歷一個自然發(fā)生與客觀選擇的過程,這具有生成性、歷史性與實踐性,不能被人為設定。它必然受制于現實的社會存在之本體,其成熟與完備還得依賴現代化在中國的成功和中國國家力量的真正崛起。在本質上,中西激蕩、古今交匯的最終結果應該是一個由當下實踐、社會歷史作出選擇的自然過程。時代生活及社會發(fā)展呼喚著一種富有原創(chuàng)精神和形上引領力量的中國哲學的誕生。盡管重構中國哲學也將面臨著來源于社會基礎、主體內容承接、話語轉換、心態(tài)阻隔等方面的困難與挑戰(zhàn),但無論如何,哲學的種子已經撒向中國,并且會在這片肥沃厚實的土壤上生根、開花和結果,形成居于自己的敘事方式與思想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