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論/1
1.1 選題的由來和意義/1
1.1.1 選題的由來/1
1.1.2 研究的意義/2
1.2 理論工具和研究方法/3
1.2.1 理論工具/3
1.2.2 研究方法/4
1.3 相關概念、理論和研究綜述/5
1.3.1 相關概念和理論/5
1.3.2 相關研究綜述/29
1.4 研究思路、框架、創(chuàng)新和不足/39
1.4.1 研究思路和框架/39
1.4.2 研究創(chuàng)新和不足/42
2 戶籍制度的起源/44
2.1 “一人世界”的交易、產權和制度/44
2.2 多人世界中的競爭與合作/51
2.3 對人的控制的根源/58
2.4 人類早期集團對人的控制制度/61
2.5 小結/65
3 集團控制/67
3.1 部落(聯(lián)盟)時期集團控制的出現(xiàn)/67
3.2 夏的集團控制/70
3.3 商的集團控制/72
3.4 西周集團控制的終結/78
3.5 小結/85
4 戶籍制度(以田制為中心)/87
4.1 春秋到西漢:戶籍制度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87
4.1.1 春秋的戶籍制度/87
4.1.2 戰(zhàn)國和秦的戶籍制度/94
4.1.3 西漢的戶籍制度/104
4.2 東漢到南北朝:分割狀態(tài)下的戶籍制度/116
4.2.1 東漢到南朝的戶籍制度/116
4.2.2 十六國和北朝的戶籍制度/135
4.3 隋到唐前期:戶籍制度與土地制度的最后結合/148
4.3.1 隋的戶籍制度/148
4.3.2 唐前期戶籍制度/152
4.4 小結/163
5 戶籍制度(以役法為中心)/166
5.1 唐后期到宋:以役戶為主的戶籍制度/166
5.1.1 唐后期的戶籍制度/166
5.1.2 五代、宋的戶籍制度/172
5.2 遼、金、元:依民族和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戶籍制度/185
5.2.1 遼、金的戶籍制度/185
5.2.2 元的戶籍制度/197
5.3 明到清前期:戶籍制度與賦役的脫鉤/216
5.3.1 明:戶籍制度與力役的脫鉤/216
5.3.2 清前期:戶籍制度與賦役脫鉤的完成/240
5.4 小結/259
6 向個體控制的發(fā)展/262
6.1 清后期:從戶籍制度向個體控制的轉向/262
6.1.1 清后期傳統(tǒng)戶籍制度的崩潰/262
6.1.2 清末現(xiàn)代戶籍制度的引入/268
6.2 民國:分割狀態(tài)下的戶籍制度/274
6.2.1 北洋政府時期的戶籍制度/274
6.2.2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戶籍制度/278
6.2.3 抗戰(zhàn)時期的戶籍制度/283
6.2.4 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戶籍制度/289
6.3 新中國:傳統(tǒng)戶籍制度的回歸與調整/296
6.3.1 改革開放前的戶籍制度/296
6.3.2 改革開放后的戶籍制度/313
6.4 小結/332
7 結論與啟示/335
7.1 戶籍制度變遷的特征/335
7.2 戶籍制度變遷的趨勢/338
7.3 戶籍制度變遷的啟示/341
主要參考文獻/345
后 記/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