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印模制取和個別托盤的制作 1
1. 黏膜的檢查和制取印模 2
2. 個別托盤和成品托盤在制取印模上的差異 8
3. 制作個別托盤的基本方法 12
第2章 模型制作 17
1. 再現(xiàn)解剖學標志的工作模型 18
2. 圍模灌注法和后堤區(qū)的形成 22
3. 無壓力印模和模型基底面的確認 28
第3章 頜位記錄的取得和上架 33
1. 蠟堤的制作和Gothic arch的描寫法 34
2. 利用穩(wěn)定的基托來取得頜位記錄 38
3. 與工作模型相匹配的暫基托 44
第4章 前牙區(qū)人工牙的選擇與排列、光滑面成形 49
1. 根據(jù)年齡、性別確定笑線和牙齦外形 50
2. 人工牙排列的要點和特征 56
3. 與患者容貌和輪廓協(xié)調的前牙區(qū)人工牙 62
第5章 后牙區(qū)人工牙的選擇與排列、光滑面成形 67
1. 選擇與牙槽嵴形態(tài)、黏膜相匹配的咬合形式 68
2. 舌側集中的后牙區(qū)排列 76
3. 咀嚼時不翹動的后牙區(qū)排列 82
第6章 裝盒與基托成形 89
1. 使用Palajet®的聚合 90
2. 使用瓊脂包埋材的聚合系統(tǒng) 96
3. 閉口印模和牙齦成形后的聚合法 102
第7章 二次上架和咬合調整 107
1. 正確的二次上架和符合生理學的咬合調整 108
2. 聚合后的咬合調整 116
3. 舌側集中的咬合調整 122
第8章 最終研磨 127
1. 與周圍肌肉相協(xié)調的邊緣形態(tài) 128
2. 通過研磨提高舒適度與表面潤滑劑的應用 134
3. 使用透明樹脂(Clear resin)后的最終研磨 140
第9章 完成的樹脂基托 145
1. 構成總義齒的3個面 146
2. 制作金屬咬合面 152
3. 邊緣形態(tài)與發(fā)音的確認 158
第10章 總義齒的修理方法及臨床病例 163
1. 損壞后沒有變形時的修理方法 164
2. 損壞的原因和使用玻璃纖維帶的修理方法 170
3. 考慮對頜牙咬合面形態(tài)的修理方法 176
第11章 金屬基托的設計 181
1. 從舌感、發(fā)音、味覺角度考慮的形態(tài)設計 182
2. 金屬基托的終止線設定與功能性設計 188
3. 使用硅橡膠制作副模型 194
第12章 金屬基托的打磨、拋光 199
1. 打磨時需要考量黏膜組織 200
2. 用瓊脂復模制作耐火模型、鑄造、最終打磨 206
3. 不同制作方法的優(yōu)缺點比較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