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城市公共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現狀
1.1.1 國外城市公共地下空間開發(fā)利用
1.1.2 我國城市公共地下空間的發(fā)展
1.1.3 地下空間管理現狀
1.1.4 地下空間安全現狀
1.2 國內外地下空間安全管理研究現狀
1.2.1 國外地下空間安全管理研究
1.2.2 我國地下空間安全管理研究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1.3.1 本書研究目的
1.3.2 本書研究意義
1.4 本書研究內容與方法
1.4.1 本書研究內容
1.4.2 本書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第2章 理論基礎研究
2.1 信息可視化理論與研究
2.1.1 信息可視化的發(fā)展演化
2.1.2 現代信息可視化及研究模型
2.1.3 可視化管理及研究框架
2.1.4 可視化技術及系統(tǒng)研究
2.2 安全管理理論與研究
2.2.1 安全管理理論內涵及方法
2.2.2 安全管理理論發(fā)展演化
2.2.3 事故致因理論
2.2.4 安全管理信息系統(tǒng)研究
2.3 認知工程學理論與研究
2.3.1 認知過程模型研究
2.3.2 計算機認知模型研究
2.3.3 認知工程學應用研究
第3章 城市公共地下空間安全可視化管理需求研究
3.1 我國地下空間安全管理特點分析
3.1.1 安全管理主體分析
3.1.2 安全管理對象分析
3.1.3 安全管理職能分析
3.1.4 安全管理特殊性分析
3.2 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安全管理訴求分析
3.2.1 地下空間利益相關者識別
3.2.2 利益相關者安全管理訴求分析
3.2.3 利益相關者訴求分析結論
3.3 安全可視化管理需求分析
3.3.1 工作過程可視化需求判別模型
3.3.2 安全管理流程可視化需求分析
3.4 安全可視化管理需求模型研究
3.4.1 安全可視化管理需求RFSC模型
3.4.2 RFSC模型數據流分析
第4章 城市公共地下空間安全可視化管理理論體系研究
4.1 安全可視化管理理論
4.1.1 地下空間安全可視化管理概念
4.1.2 安全可視化管理的內涵
4.1.3 安全可視化管理的特征
4.1.4 安全可視化管理內容分析
4.1.5 安全可視化管理理論模型分析
4.2 安全可視化管理認知分析
4.2.1 人的安全信息認知模型研究
4.2.2 安全可視化管理信息系統(tǒng)認知模型研究
4.3 安全可視化管理信息系統(tǒng)功能分析
4.3.1 安全可視化管理信息系統(tǒng)設計目標
4.3.2 安全可視化管理信息系統(tǒng)結構設計
4.3.3 安全可視化管理集成平臺功能設計
4.4 安全可視化管理信息系統(tǒng)框架體系
4.4.1 信息系統(tǒng)總體模型
4.4.2 系統(tǒng)信息處理過程
第5章 城市公共地下空間安全管理可視化方式及選擇方法研究
5.1 安全管理可視化方式研究
5.1.1 基于時間的可視化方式
5.1.2 基于空間的可視化方式
5.1.3 基于邏輯的可視化方式
5.1.4 復合可視化方式研究
5.2 安全可視化方式選擇方法研究
5.2.1 可視化方式選擇要素分析
5.2.2 可視化方式選擇方法分析
5.2.3 可視化方式選擇VAFT模型
5.3 安全可視化方式選擇應用研究
5.3.1 可視化方式選擇應用示例
5.3.2 信息系統(tǒng)功能可視化方式選擇
5.4 可視化方式選擇認知實驗
5.4.1 認知實驗過程設計
5.4.2 認知實驗分析方法
5.4.3 認知實驗結果分析
5.4.4 認知實驗結論
第6章 城市公共地下空間安全可視化管理效應分析
6.1 安全可視化管理作用機理分析
6.1.1 可視化對地下空間安全管理影響
6.1.2 安全可視化管理作用路徑
6.1.3 安全可視化管理作用機理
6.2 安全管理主體效應分析研究
6.2.1 認知效率分析模型
6.2.2 認知效率認知實驗
6.2.3 認知效應分析結論
6.3 安全組織、制度及流程效應分析研究
6.3.1 安全組織結構效應分析
6.3.2 安全制度效應分析
6.3.3 安全業(yè)務流程效應分析
第7章 結論與展望
7.1 主要結論
7.2 創(chuàng)新點
7.3 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