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史論集》主要從六方面對唐宋時期的西夏歷史進行研究:一是西夏的立國規(guī)模和生存環(huán)境,主要探討西夏的人口、部落制度、自然環(huán)境等;二是西夏的經濟制度與階級結構,前者探討西夏的土地制度、賦稅制度、水利制度、官牧制度、財政制度等,后者探討西夏的貴族階級、庶民階層、依附民階層,認為除了自由民勞動外,在西夏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中,大量使用依附民勞動,它決定了西夏社會具有農奴制色彩;三是西夏的社會生產,包括西夏的農業(yè)、畜牧業(yè)、釆鹽、釀酒、冶煉、貿易等。認為西夏農牧并重,先進的農業(yè)和發(fā)達的畜牧業(yè)與獨具特色的手工業(yè),共同構成了西夏的立國基礎;四是《天盛律令》與西夏法律制度研究,包括《天盛律令》的特點、歷史文獻價值、研究中的若干問題以及西夏的司法制度、刑罰制度、審判制度等;五是西夏與黑水城文獻研究,包括榷場文書、借貸文書、撲買文書、草料文書、租賃文書等,該部分篇幅較大,約占全書的三分之一;五是西夏碑刻整理研究,通過夏州政權首領及其幕僚的墓志銘看唐宋西夏政權的社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