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錯的“錯”,是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清代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繪制的《海錯圖》,共描繪了300多種生物,幾乎涵蓋無脊椎動物門和脊索動物門的大部分主要類群,還記載了不少海濱植物,是一本頗具現(xiàn)代博物學風格的奇書。但時代所限,書中也有很多不靠譜之處,比如有些動物聶璜未曾親見,僅根據(jù)別人描述繪制的外形,就會有很大失真。關于生物習性的記載,也是真假混雜。正因如此,當我開始用今天生物學的角度,對《海錯圖》中的生物進行分析考證,從他的文字和畫作中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辨別真?zhèn)危徊揭徊酵评矸治龊?,鑒定出畫中生物的真身——這就像在破案一樣,非常過癮。在這期間,我還去了遼寧、福建、廣東、廣西、天津及日本、泰國等地搜集素材、實地考證……到今天一年半多了,不知不覺也寫了30篇文章?!捌谱g”還將繼續(xù),先集為一本《海錯圖筆記》,大家看著玩。在本書中,我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本草書的分類法,把書中生物歸為“介部、鱗部、蟲部、禽部”4類,以展示古人是怎樣給生物分類的。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紙堆里的考據(jù),有中國人和大海之間的軼事,也有一些我個人的絮叨。說白了,就是我讀《海錯圖》時做的30篇筆記。如果你看完后,覺得這是一本有意思、有意義的書,那我就很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