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1 前言
1.2 國內外研究狀況
1.2.1 國外研究狀況
1.2.2 國內研究狀況
2 法理探討的前提:人類疾病觀的轉變
2.1 疾病認知模式的轉變
2.1.1 道德模式
2.1.2 醫(yī)學模式
2.1.3 社會模式
2.1.4 人權模式
2.2 我國的艾滋病觀與法律的作為
2.2.1 我國對于艾滋病問題權利屬性認識的不足
2.2.2 捍衛(wèi)艾滋病病人尊嚴的權利路徑
3 人權視野下的艾滋病群體保護
3.1 國際人權法體系下的艾滋病人群權利保護
3.1.1 基于身份的保護
3.1.2 基于健康權的保護
3.2 健康權視角下的艾滋病人群權利保護
3.2.1 一般健康權理論概述
3.2.2 艾滋病病人健康權的內涵
3.2.3 艾滋病病人健康權的權利體系
4 我國艾滋病病人健康權的立法保護
4.1 立法的目標與實現模式
4.1.1 平等待遇與特殊保護
4.1.2 權利導向模式與社會福利模式
4.2 我國艾滋病立法的特點與不足
4.2.1 采取特殊立法保護
4.2.2 人權理念付之闕如的立法模式
4.3 艾滋病人群與殘疾人群并軌立法保護
4.3.1 并軌保護的緣起
4.3.2 艾滋病與殘疾的關系:從分野到融合
4.3.3 并軌保護的國際立法
4.3.4 并軌保護的國內立法
4.3.5 我國艾滋病人群權利與殘疾人權利的并軌保護
5 我國艾滋病病人健康權實現的政府義務
5.1 公共健康保障中的政府責任
5.1.1 保護個人權利
5.1.2 維護公共健康
5.2 我國艾滋病人群權利實現的現實困境
5.2.1 行政價值取向兩難
5.2.2 政府角色定位模糊
5.3 健康權理論對我國政府義務的啟示
6 我國艾滋病病人健康權實現的司法保護
6.1 健康權的可訴性
6.1.1 健康權的可訴性爭議
6.1.2 健康權的司法實踐
6.2 我國艾滋病病人健康權司法保護的適用
6.2.1 政府作為被告的訴訟
6.2.2 公民或機構作為被告的訴訟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