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長江三角洲的揚州,山清水秀,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一方面,江南秀潤清麗的自然環(huán)境產生了清秀細膩、富于詩意的江南文人風尚,明清時,這種風尚無論在文學書畫還是工藝美術上,都成為當時江南甚至中國的主流;另一方面,揚州依托運河,從漢代至明清,有著千年的繁榮,是除京城之外比較大的城市之一。“清代,揚州為兩淮鹽運樞紐,鹽商聚居之地,四方豪商大賈,鱗集糜至,僑寄戶居者,不下數千萬。”鹽商們財力雄厚,富比皇室,“衣服屋宇,窮極華靡”。他們在揚州大興土木,大肆建造園林、住宅、會館等,追求住宅的寬敞氣派,園林的奇巧變化,并不惜重金裝飾和點綴門樓。乾隆年間,揚州園林之盛甲于天下。由于乾隆六次南巡,各鹽商窮極物力以供欣賞,自北門直抵平山,兩岸樓臺,數百里相接,無一處重復。除園林、會館、住宅外,清代揚州佛教藝術也非常興盛,寺廟、觀庵達百余座,因而其時建筑業(yè)非常繁榮。鹽商們在客觀上促進了揚州建筑裝飾藝術的發(fā)展,揚州至今還有一些古街巷留有他們的豪門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