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羅貫中,在其成書前,“三國故事”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在唐代,三國故事已廣為流傳,連兒童都很熟悉。隨著市民文藝的發(fā)展,宋代的“說話”藝人,已有專門說三國故事的,當時稱為“說三分”。元代出現的《三國志平話》,實際上是從說書人使用的本子,雖較簡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國演義》的規(guī)模。羅貫中在群眾傳說和民間藝人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又依據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征引的資料(還包括《世說新語》及注中的資料),經過巨大的創(chuàng)作勞動,寫在了規(guī)模宏偉的巨*――《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有成就的歷史小說,藝術地再現了始于黃巾起義,終于西晉統(tǒng)一近百年的歷史風云畫卷。作者通過集中描寫三國時代各統(tǒng)治集團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揭示了不漢末年社會的動蕩與黑暗,反映了人民的苦難,表達了人民呼喚明君、要求安定的強烈愿望?!度龂萘x》的人物形象,如義薄云天的關羽、膽量非凡的趙云、剛真勇猛的張飛、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等等,栩栩如生,性格鮮明,表現了作者較高的藝術才化,故事情節(jié)曲折動人,膾灸人口,三英戰(zhàn)呂布、連環(huán)計、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赤壁之戰(zhàn),其場面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