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1章 引言1
1.1 離線社交網絡和在線社交網絡1
1.2 網絡與現(xiàn)實交織下的在線社交網絡3
1.3 自我網絡分析和社交大腦假說6
1.4 本書的目的7
1.5 本書結構8
第2章 人類社交網絡9
2.1 引言9
2.2 無權社交網絡的宏觀屬性10
2.2.1 復雜網絡中的指標10
2.2.2 社交網絡分析中得出的關鍵結論14
2.2.3 生成網絡圖的網絡模型23
2.3 從社交網絡圖到互動網絡圖26
2.4 社會網絡的微觀屬性29
2.4.1 自我網絡中的層級結構31
2.4.2 擴展自我網絡與結構洞33
2.5 橋接社交網絡中的微觀和宏觀屬性35
2.6 本章小結38
第3章 Facebook中的自我網絡結構及連邊強度40
3.1 引言40
3.2 在Facebook中對連邊強度進行建模41
3.2.1 基礎工作41
3.2.2 Facebook 數據及分析的方法論43
3.2.3 Facebook中連邊強度的組合45
3.2.4 預測連邊強度的模型48
3.3 Facebook中自我網絡的結構53
3.3.1 用于在線自我網絡分析的大規(guī)模數據集54
3.3.2 Facebook中自我網絡的層級結構59
3.3.3 驗證63
3.3.4 討論65
3.4 本章總結和討論66
第4章 Twitter中自我網絡的結構68
4.1 介紹68
4.2 對于Twitter自我網絡分析的數據集68
4.2.1 Twitter用戶的活躍時長69
4.2.2 Twitter的社交相關用戶71
4.3 Twitter中自我網絡的結構屬性75
4.3.1 Twitter自我網絡的尺寸對認知限制的影響75
4.3.2 Twitter中自我網絡層級77
4.3.3 Facebook和Twitter之間的比較80
4.4 總結和討論81
第5章 Twitter自我網絡的進化動力學83
5.1 個人資料83
5.2 社交網絡圖的演化屬性83
5.3 Twitter自我網絡的動態(tài)分析方法87
5.4 Twitter自我網絡的動態(tài)特性89
5.4.1 個人社交關系的演化89
5.4.2 用戶離開Twitter91
5.4.3 無向交流92
5.4.4 社團活躍度94
5.4.5 社交容量和自我網絡層級的動態(tài)性95
5.4.6 自我網絡更換頻率98
5.5 總結和討論102
第6章 結論105
6.1 介紹105
6.2 自我網絡結構和信息擴散105
6.3 研究方向109
6.4 本書里程碑112
參考文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