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瘤的生長和轉移依賴于新生血管和淋巴的生成,這些不僅為腫瘤組織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和氧,還提供大量的生長因子和存活因子,促進其生長發(fā)育和轉移。自從20世紀美國的Folkrnan教授提出“切斷血管餓死腫瘤”的假說以來,各國學者紛紛開展有關的理論、實驗和臨床研究。抑制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生長是目前治療腫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包括廣為應用的單克隆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等。我國羅永章教授在Folkman教授研究的人血管內皮抑素的基礎上,改用酵母菌為載體,重新進行了結構修飾,并成功地解決了蛋白質復性這一難題,建立了每批次生產千克級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的先進工藝。從2001年進入臨床研究以后,特別是進入多中心雙盲對照與NP化療聯合治療晚期肺癌的臨床川期試驗以后,進展迅速,取得較好的療效,并于2006年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的批準上市。此項研究曾獲得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吨亟M人血管內皮抑制素研究與臨床應用》由我國知名臨床腫瘤學家孫燕院士和多位參加有關人血管內皮抑制素實驗和臨床研究的臨床腫瘤學家及羅永章教授共同書寫。介紹了新生血管生存理論、腫瘤新生血管抑制方法和*新研究成果,重點介紹重組人血管抑制素的藥學研究、臨床研究成果以及臨床應用,包括肺癌、黑色素瘤、骨肉瘤和癌性胸腔積液的治療經驗??偨Y了我國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15年來實驗和臨床研究的結果,并展望了抗血管生成藥物研究進展的前景,可為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的研究和臨床使用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