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農業(yè)科學農作物生理育種I:多學科聯合改良作物適應性

生理育種I:多學科聯合改良作物適應性

生理育種I:多學科聯合改良作物適應性

定 價:¥108.00

作 者: [英] M.雷諾茲 等 著;景蕊蓮 等 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生理育種系列
標 簽: 農業(yè)/林業(yè) 農作物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520463 出版時間: 2017-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08 字數:  

內容簡介

  《生理育種I:多學科聯合改良作物的適應性》由國際小麥抗逆育種領域的專家共同編撰,是該領域眾多專家集體智慧的結晶。該專著較2001年出版的《生理學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更加系統、成熟,融入了近十多年間小麥抗逆生理育種的新進展,提出當前農業(yè)研究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和作物改良急待解決的問題:即實現產量潛力的高增長率,以及通過提高生物和非生物脅迫抗性來支撐產量的持續(xù)增長,是小麥抗逆生理育種的實踐指南。

作者簡介

  作者:(英)M.雷諾茲等編著;景蕊蓮等

圖書目錄

緒論 1 一、表型分析方法研究背景 1 二、表型分析方案的選擇 1 三、生理育種 2 參考文獻 3 推薦閱讀 4 第一篇 產量和其他目標性狀的改良 第一章 大環(huán)境育種 7 一、引言 7 二、多環(huán)境(點)試驗:評價作物適應性的工具 8 三、小麥大環(huán)境及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9 四、廣適應品種:緩沖氣候變化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重要 13 五、作物 ME作為育種工具的前途 15 參考文獻 16 第二章 生理學在耐熱和抗旱育種中的應用 17 一、引言 17 二、基于性狀的雜交 18 三、早代篩選 19 四、新遺傳資源的鑒定 22 五、遺傳資源潛能的量化 24 六、戰(zhàn)略性生理研究 25 七、通過設計試驗認識非生物逆境適應性狀的遺傳基礎 27 八、生理學應用的總結 31 參考文獻 31 第三章 氮磷利用效率 34 一、引言 34 二、氮 35 三、磷 39 四、養(yǎng)分吸收效率的計算 42 五、養(yǎng)分利用效率的計算 43 六、結論 43 參考文獻 43 第四章 小麥產量潛力遺傳改良的機遇 45 一、引言 45 二、概述提高小麥產量潛力的研究方法 46 參考文獻 51 第五章 尋找生理性狀有益變異的遺傳資源 53 一、引言 53 二、小麥遺傳資源的獲取 57 三、利用小麥遺傳資源作為新遺傳變異的來源 57 四、遺傳資源在育種中的成功應用 59 五、篩選遺傳資源的分子途徑 60 參考文獻 60 第二篇 表型分析 第六章 冠層溫度和植株水分相關性狀 63 一、引言 63 二、冠層溫度 63 三、氣孔導度 66 四、葉片水勢和相對水分含量 67 五、根系 68 六、滲透調節(jié) 69 七、碳同位素分辨率 69 八、結論 70 參考文獻 70 第七章 光譜輻射度量學 73 一、引言 73 二、電磁波譜 73 三、光譜反射的原理和應用 74 四、方法與技術 75 五、光譜反射指數 78 六、結論 83 參考文獻 84 第八章 氣體交換和葉綠素熒光的原理及應用 86 一、引言 87 二、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 88 三、光合作用測量 91 四、氣體交換測量 92 五、葉綠素熒光 94 六、氣體交換和葉綠素熒光在研究中和作為篩選標準的應用 98 七、結論 100 參考文獻 100 第九章 根系性狀遺傳多樣性鑒定策略 104 一、引言 104 二、根系性狀的基因型變異 104 三、根系性狀測量方法 107 四、高通量策略 111 五、根系性狀模擬 112 六、結論 112 參考文獻 113 第十章 小麥發(fā)育及其對表型鑒定和提高作物適應性的作用 117 一、引言 117 二、小麥對不同環(huán)境的適應性 118 三、控制發(fā)育響應的遺傳因素 124 四、對某些關鍵物候期的鑒定 126 五、適應性的提高 126 六、可否通過控制發(fā)育性狀進一步提高產量潛力 127 參考文獻 129 第十一章 田間和可控環(huán)境下的表型分析 132 一、引言 132 二、可控環(huán)境與田間試驗 132 三、可控環(huán)境下的限制因素 134 四、結論 138 參考文獻 138 第十二章 農業(yè)田間試驗設計 140 一、引言 140 二、關于試驗單元需要考慮的重要事項 142 三、設計程序 142 參考文獻 148 第三篇 分子標記及其應用 第十三章 小麥育種中的遺傳標記系統 151 一、引言 151 二、遺傳標記的定義及理解 151 三、小麥育種中使用的遺傳標記類型 155 四、高通量的標記系統 159 五、選擇標記類型的注意事項 162 六、分子標記在植物基因組分析和育種中的應用 163 參考文獻 164 第十四章 為改良作物優(yōu)化標記輔助選擇策略 166 一、引言 166 二、一個育種周期進展的限制 167 三、分子標記輔助等位基因富集策略 168 四、顯性和共顯性標記 174 五、改良系譜和集團育種法的使用 174 六、目標位點間的連鎖、標記和目標等位基因的不完全連鎖 174 參考文獻 175 第四篇 為可持續(xù)種植制度的發(fā)展提供基礎 第十五章 保護性農業(yè)的原理 179 一、引言 179 二、保護性農業(yè)(CA) 180 三、CA技術的基本原理 180 四、CA產生可持續(xù)的種植制度 185 五、育種家和生理學家的CA 187 六、綜合的、多學科及跨學科開發(fā)的策略和推出基于CA的作物管理措施 187 七、結論 189 參考文獻 189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