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華民族的關鍵轉變期,*終為中國現(xiàn)代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尤其是,唐代中國與亞洲內陸的關系密切,與當時的突厥、吐蕃、日本、朝鮮、東南亞、波斯、阿拉伯等地的各民族關系*其復雜,其處理方式凸顯了中央政府高超的政治能力。大唐盛世令人神往,民族認同在其中扮演了*其重要的作用,而宗藩體系就是其基本體現(xiàn)。這本由班茂燊*、耿協(xié)峰譯的《唐代中國的族群認同》引述政治文獻、宗教論述乃至文學作品,探究唐帝國與周邊民族的認同變化,分析朝廷如何尋求吸納其他民族,以確保其帝國影響力。作者指出,從儒家精英、佛教徒到蠻族將領,唐代各團體都力圖打破模糊,界定自己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唐王朝尋求吸收各民族,以確保帝國的團結,同時力爭確保民族性,其政治手段值得贊揚。本書總結了唐代如何實現(xiàn)對中華民族和中國的新界定,并*終為現(xiàn)代中國的形成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