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知識讀物花開見佛 凈土宗及其祖庭

花開見佛 凈土宗及其祖庭

花開見佛 凈土宗及其祖庭

定 價:¥33.00

作 者: 謝志斌 著
出版社: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0643342 出版時間: 2016-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叢書總體上有以下七個特點。一是八宗兼?zhèn)?,每宗一冊。本叢書的主線是縱向勾勒,橫向分類,體系清晰,結構完整。二是時空落實,主要體現(xiàn)在宗派與祖庭兼?zhèn)?,既有對宗派的介紹,也有對祖庭的描述,有助于實現(xiàn)時空的定位。三是古今貫通。從淵源講起,在追溯歷史的同時,關注當下的狀況,實現(xiàn)了古今的呼應,避免了學術界常見的重古薄今。四是史論結合。宗派的歷史與宗派的學說同等重要,祖庭的沿革與祖庭的神韻均受到關注。五是解行并重,也就是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既注重對宗派理論的解析,也注重宗派理論的當代價值,對于那些在現(xiàn)代生活中具有借鑒價值的學說給予重點介紹。六是內外同觀。佛學也稱為內學,佛教以外的學說則被稱為外學。從佛教信仰的視角觀察,宗派的歷史與宗派的信仰一般會更加豐滿,而從佛教以外的視角觀察,則可能更加客觀。二者結合起來,才可能更加全面準確地再現(xiàn)宗派和祖庭的歷史與文化底蘊。七是雅俗共賞。本叢書不追求觀點的創(chuàng)新,盡管也有很多創(chuàng)新,而重在追求通俗化的呈現(xiàn)。盡管在通俗化方面也并未達到我的期望,但總體上看,通俗易懂依然可算作是本叢書的一個亮點。

作者簡介

暫缺《花開見佛 凈土宗及其祖庭》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一、追溯印度淵源 佛經演說凈土 001
(一) 《無量壽經》與凈土建立 004
1. 阿彌陀佛的故事 004
2. 法藏的四十八愿 007
3. 佛教的理想國度 015
(二) 《觀無量壽經》與凈土觀想 019
1. 不是冤家不聚首 019
2. 最早的西方凈土信仰者 022
3. 往生西方的資本 025
4. 十六妙觀門 028
(三) 西天祖師對凈土法門的闡釋 032
1. 龍樹與《易行品》 033
2. 天親與《往生論》 038
二、法門初流東土 先賢勇求西方 041
(一) 影不出山的慧遠建白蓮社——初祖東晉慧遠 048
1. 慧遠從儒入佛 049
2. 東林群賢畢至 051
3. 維護佛門尊嚴 053
4. 啟建白蓮社 055
(二) 學醫(yī)求仙的曇鸞舍道入佛——二祖北魏曇鸞 057
1. 注經患氣疾 058
2. 南下學道 060
3. 梵僧傳《觀經》 062
4. 神鸞遷化 063
(三) 數(shù)豆念佛的道綽承上啟下——三祖隋唐道綽 065
1. 生逢亂世 066
2. 慕曇鸞行跡 067
3. 小豆念佛 068
4. 曇鸞勸住世 069
三、善導集其大成 長安盡贊蓮邦 071
(一) 善導訪道綽悟佛津要 074
1. 出家研習佛典 074
2. 悟真寺親證三昧 075
3. 玄中寺二祖相會 076
(二) 著疏開宗派屠夫轉心 077
1. 終南山著疏開宗 077
2. 較量法門高下 078
3. 一生勤苦念佛 079
4. 長安滿城斷肉 080
(三) 佛號滿長安善巧方便 081
1. 寫經繪圖 081
2. 開龍門大佛 082
3. 大師圓寂 083
(四) 善導的凈土思想 085
1. 要門與弘愿二門 086
2. 凈土三心與機法二信 087
3. 二行、二業(yè)、四修 088
4. 稱名念佛必得往生 090
5. 善惡凡夫能生極樂報土 090
6. 凈土儀軌的建立 092
四、流風余韻相續(xù) 諸祖應時出新 097
(一) 蓬頭垢面襤褸裹神僧——五祖唐代承遠 099
1. 結廬清貧念佛 099
2. 權巧度眾生 100
3. 法照拜謁承遠 101
4. 臨終教令念佛 102
(二) 缽中觀景竹林問二圣——六祖唐代法照 102
1. 少年參學 102
2. 啟建五會道場 103
3. 游學五臺山 104
4. 帝王敕封國師 107
(三) 別出心裁金錢度群兒——七祖唐代少康 108
1. 拜服善導 108
2. 金錢戲小兒 109
3. 示現(xiàn)念佛功夫 110
4. 被尊“后善導” 111
(四) 萬善同歸凈宗旺南屏——八祖五代延壽 111
1. 悲心救眾生 112
2. 抓鬮歸凈土 113
3. 復興古道場 114
4. 彌陀饒舌 115
(五) 結社念佛領百廿公卿——九祖宋代省常 117
1. 四眾仰歸 117
2. 公卿云集 118
3. 泊然而化 119
(六) 降服惡虎七筆勾紅塵——十祖明代蓮池 120
1. 往事七筆勾銷 120
2. 云棲制定規(guī)約 122
3. 發(fā)誓再振蓮風 123
4. 誡弟子莫換題目 125
(七) 竹窗回頭融三教八宗——十一祖明代蕅益 126
1. 蓮池驚醒夢中人 126
2. 明律挽救時弊 127
3. 孝子割臂救母 128
4. 萬善同歸凈土 129
(八) 拔除貪愛酬憨山夙愿——十二祖清代截流 130
1. 憨山入夢 131
2. 結社辦佛七 132
3. 終償宿志 132
(九) 痛斥狂禪勸發(fā)菩提心——十三祖清代省庵 134
1. 深入經藏 134
2. 燃指供佛 135
3. 終以凈土為歸 135
4. 勸眾凈心念佛 137
(十) 攝禪歸凈十六字為綱——十四祖清代徹悟 138
1. 悟色身無常 138
2. 大振禪門宗風 139
3. 禪凈雙融 139
4. 百年如寄 140
(十一) 苦口婆心法雨潤群生——十五祖民國印光 141
1. 出家受戒 142
2. 閉關法雨寺 143
3. 大振凈土宗風 144
4. 《文抄》風行天下 145
五、祖庭遍布四方 成就家家彌陀 147
(一) 廬山東林寺慧遠結社 149
1. 東晉寺院初建 149
2. 唐代法宇天開 150
3. 禪者繼居之 151
(二) 石壁玄中寺三祖云集 152
1. 凈宗三祖相繼 152
2. 全國三大戒壇之一 153
3. 改為曹洞宗叢林 154
(三) 藍田悟真寺善導創(chuàng)宗 155
1. 隋代始建百鳥朝禮 155
2. 唐代凈土法門盛行 156
3. 宋以后幾度更名 158
(四) 長安香積寺寶塔永志 158
1. 善導舍利歸香積 159
2. 香積寺之戰(zhàn) 160
3. 唐后逐漸消沉 160
(五) 南岳祝圣寺承遠隨緣 161
1. 揚名于朝廷 161
2. 成就祝圣十景 162
3. 積極入世 163
(六) 洋縣念佛巖法照念佛 164
1. 釋子山放牛娃誕生 164
2. 積慶寺隨法師出家 166
3. 念佛巖專修凈土 167
(七) 五臺竹林寺瞻禮圣境 169
1. 始建竹林寺 169
2. 日本高僧求法 170
3. 鎮(zhèn)澄著《清涼山志》 170
(八) 杭州凈慈寺延壽永明 171
1. 歷代高僧相繼 171
2. 朝廷珍重 172
3. 清朝逐漸衰微 173
(九) 安吉靈峰寺蕅益著書 175
1. 青山秀水筑茅庵 175
2. 靈峰派法脈不絕 176
(十) 蘇州靈巖山寺印光立規(guī) 177
1. 吳王舊宮 177
2. 印祖卓錫 178
(十一) 蘇州報國寺弘化四方 180
1. 姑蘇奇剎 180
2. 印光閉關 181
(十二) 終南圣壽寺永懷印祖 181
1. 隋代觀音塔 182
2. 印光舍利塔 182
(十三) 歷史記憶中的祖庭 183
1. 善導居住長安實際寺 183
2. 省常住持杭州昭慶寺 186
3. 蓮池整頓杭州云棲寺 187
4. 截流結社常熟普仁寺 188
5. 省庵弘法杭州梵天寺 189
6. 徹悟駐錫紅螺資福寺 190
六、重光祖師門庭 開創(chuàng)時代新風 193
(一) 廬山東林寺 195
1. 修建東林大佛 195
2. 凈土宗研究學會 196
3. 東林寺居士護法團 197
(二) 山西玄中寺 198
1. 因緣和合三祖重光 198
2. 見證中日佛教交流 199
3. 舉辦學術研討會 201
(三) 藍田悟真寺 202
1.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寺院恢復 203
2. 攜手安徽弘愿寺開創(chuàng)新局面 204
3. 西安善導念佛團鼎力護持 205
(四) 長安香積寺 206
1. 追溯中日凈土宗淵源 206
2. 香積寺慈善功德會 208
3. 帶動研習風氣 208
4. 社會文化活動 209
(五) 五臺山大圣竹林寺 210
1. 舉辦學術研討會 211
2. 佛教國際研究院成立 212
3. 夏令營與居士班 212
(六) 洋縣念佛巖 213
1. 艱難恢復道場 214
2. 遺跡現(xiàn)存文物 214
3. 考察法照念佛的巖洞 215
(七) 安吉天目靈峰寺 216
1. 舍利出世古剎重興 216
2. 舉辦文化活動 217
3. 靈峰義工關愛社會 217
(八) 蘇州靈巖山寺 218
1. 中國佛學院靈巖山分院 218
2. 佛教安養(yǎng)院 219
(九) 蘇州報國寺 220
1. 弘化社名揚四海 220
2. 蘇州佛教博物館 221
后記 222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