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奧籍猶太人,生于捷克,后隨父母遷居至奧地利,于維也納學醫(yī)和行醫(yī),其后為逃避納粹的統(tǒng)治而遷居英國。精神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現(xiàn)代心理學的奠基者,在人格理論、潛意識、夢的解析、性的本能、生/死本能、人格論、焦慮與自我防衛(wèi)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貢獻。其觀點對精神病醫(yī)學領域影響深遠,而且在社會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政治學、美學以及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等方面受到廣泛應用,被譽為20世紀西方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一生著作甚豐,多收錄于德文的《弗洛伊德全集》,之后翻譯為多種語言版本。。李雪濤,男,1965年生于江蘇省徐州市。德國波恩大學文學碩士、哲學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漢學》副主編。主要從事德國漢學、德國哲學以及中國佛教史的研究。目前擔任教育部重大哲學社會科學項目“20世紀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在域外的傳播與影響”的總協(xié)調人。2009年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稱號。主要專著、編著、譯著有:《日耳曼學術譜系中的漢學——德國漢學之研究》(專著,2009)、《德國漢學:歷史、發(fā)展、人物與視角》(主編之一,2005)、A Multilingu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Buddhism(主編之一,1999)、《佛像解說》(翻譯,2003)、雅斯貝爾斯《大哲學家》(主譯,2004),并主持翻譯了德國漢學家顧彬(W. Kubin)教授主編的十卷本《中國文學史》。并發(fā)表“論雅斯貝爾斯‘軸心時代’觀念的中國思想來源”等論文80余篇。李雪濤,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球史研究院院長。1965年生于江蘇徐州。德國波恩大學文學碩士、哲學博士。主要從事德國中國學、德國哲學以及中國佛教史的研究。近期的主要作品有《誤解的對話——德國漢學家的中國記憶》(專著,2014)、《民國時期的德國漢學:文獻與研究》(編著,2013)、《海德格爾與雅斯貝爾斯往復書簡》(譯著,2012)等,并發(fā)表《論雅斯貝爾斯“軸心時代”觀念的中國思想來源》等論文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