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高中數理化教學往往以講授為主,重理論,輕實踐;以書本為本位,重結論,輕過程,這種教學方式不但使學生倍感枯燥無味,而且無法理論與實際聯系;從課堂教學方式看,課堂上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沒有探究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只是被動的接受者,使學生失去對理科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缺乏學習的激情,課堂效率低下。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從心理學和教育學角度,結合中學生認知特點,提出了"講授→內化吸收→討論"PAD"對分課堂"教學,是*適合當前高中數理化教學的課堂教學結構。我們在普通高中數、理、化教學中實施"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取得很好效果,能解決目前高中數理化課堂教學出現的困境,同時也能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從質量考試成績數據分析,不僅證明對分是符合中學數理化課堂教學實際的,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為了更多的學校師生分享對分,從對分教學中獲益,大面積促進教學,本書從數理化學科特點,對分課堂的認識,實際操作情況,高中教學案例的呈現等方面介紹對分課堂,期待嘗試對分者分享和幫助,對目前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所變革和推動,探索正真的、有價值的高效課堂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