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熱愛文字的壽光圣城女孩古嘉樹經歷都市婚姻變故之后,返回家鄉(xiāng)壽光開始新的生活和人生抉擇為明線,以其探尋倉頡造字歷史為暗線,并通過夢的形式將現(xiàn)實與歷史雜糅,每章分“引子”和“故事”兩部分分別介紹,講述了糾結于現(xiàn)實與理想邊緣的女作家在家鄉(xiāng)壽光傳奇人物倉頡的精神感召下,完成《倉氏物語》的創(chuàng)作,并進行新的人生定位的全過程。本書主要篇幅以古嘉樹夢境的形式展示,講述了遠古時期倉頡造字及炎黃融合的傳奇故事。其中包含了自然崇拜、人性的光輝、戰(zhàn)爭的殘酷、愛與性的美好、遠古文明的探索、象形文字靈感來源等。貫穿全書的有原始野性而又凄美絕倫的愛情,有百折不撓、創(chuàng)新求索的勵志精神,有勇于擔當、敢于犧牲的生存法則,還有苦難中相互依存的感人故事,有追夢遠古、探尋龍脈留下的啟示,有共同富裕、互讓政權的政治理想。本書次要篇幅講述的是古嘉樹經歷不幸婚姻后,回歸家鄉(xiāng)壽光,在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和歷史人物的精神感召下,通過將夢境付諸文學,創(chuàng)作出《倉氏物語》進而重新找回自己的過程。本書情節(jié)豐富,人物形象突出。小說每章皆分“現(xiàn)實”與“夢境”兩部分講述,從壽光的現(xiàn)代人物開篇,刪繁就簡地介紹現(xiàn)代人物跟隨夢境的歷史傳奇而成長和蛻變的心路歷程,篇幅雖短,但卻使主線貫穿自然,層次清晰。作為主要篇幅,倉頡造字的遠古故事則以暗線形式呈現(xiàn),作者搜集了大量鮮為人知的趣聞、軼事、典故,深入研究了象形文字的形成過程,并且據(jù)此引申發(fā)揮,文字中注入真摯的情感力量,使得故事引人入深且感人至深,將倉頡所造百余字的來龍去脈,“解”得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本書不糾纏于細枝末節(jié),不偏求精細的考古,沒有枯燥乏味的說教,是一本適合各年齡階段口味的傳奇故事,也是一本可以喚起壽光人家鄉(xiāng)自豪感的通俗小說,更是一本適合多層次人的口味,既登得大雅之堂也入得市井里巷的輕松讀本。本書于2008年正式創(chuàng)作,在大量閱讀壽光民俗、壽光人物史料、史前文明、圖騰文化、遠古神話傳說等相關書籍后,實地考察倉街公園、倉頡墓等文化景點,反復研讀壽光“圣城”歷史變遷,深入研究象形文字發(fā)展歷史及創(chuàng)作靈感由來后成書,中國海洋大學文學院院長修斌教授及我的研究生導師冷衛(wèi)國教授進行了審讀,最后請我市壽光文化愛好者邱家興進行了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