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叢總序 / 1
民間惡魔、身份認同還是儀式抵抗?
—西方青年文化研究的歷史和多重視野 / 3
作者簡介 / 1
內容簡介 / 1
序言 / 1
第一章 亞文化作為一種社會學分析工具的用途 / 1
亞文化分析和社會學 / 1
文化、階級和意識形態(tài) / 4
亞文化和風格 / 14
亞文化、社會現實和身份認同 / 20
亞文化研究分析框架的發(fā)展 / 23
青年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亞文化作為一個犯罪學概念的發(fā)展,以及青年文化的興起 / 26
1 正派青年 / 28
2 不良青年 / 29
3 文化反叛派青年 / 29
4 政治激進派青年 / 29
結論 / 34
第二章 街頭浪子——美國社會學理論中的青少年犯罪亞文化 / 37
芝加哥學派與城市社會生態(tài)學 / 41
對社會生態(tài)學模式的批評——多元論面臨的難題:階級、沖突和權力 / 46
青年文化與階級 / 48
工人階級聚居區(qū)青少年違法犯罪活動的統(tǒng)計學呈現 / 52
貧民聚居區(qū)里的差別認同 / 57
社會失范理論及其對亞文化研究的影響 / 60
美國自然主義的影響——戴維·馬茨阿與陷入和脫離青少年犯罪理論 / 66
結論 / 70
第三章 只是墻上的另一塊磚——英國關于工人階級青年文化的研究 / 72
英國工人階級聚居區(qū)的社會生態(tài) / 73
教育:反學校文化和休閑娛樂 / 75
社會反應和貼標簽:道德恐慌、民間英雄和民間惡魔 / 79
當代英國的民族志研究 / 81
英國亞文化理論的新流派 / 82
前途無望—英國工人階級亞文化群體及其風格簡史 / 90
1 泰迪男孩—“搖滾起來——打破定規(guī)” / 91
2 摩登族—“孩子們一切正?!?/ 93
3 搖滾派—“群龍之首” / 95
4 光頭黨—“看臺上的暴力” / 96
5 華麗搖滾和閃爍搖滾 / 97
6 朋克—“白人騷亂” / 98
1981年的“青年騷亂” / 102
第四章 旅行者與搗亂分子—青年人反叛陳規(guī)與激進的傳統(tǒng) / 106
文化反叛派—反叛陳規(guī)與中產階級青少年犯罪 / 106
1 青年反主流文化在美國的興起 / 108
2 垮掉的一代 / 111
3 嬉皮士、頹廢派及癮君子—反主流文化 / 115
4 反主流文化的結構 / 120
宗教帝國主義—宗教狂熱現象的興起 / 135
激進的傳統(tǒng)—政治斗爭性與抗議運動 / 138
第五章 投機、違法與刑罰—黑人青年和亞裔青年 / 155
黑人、文化和經濟 / 155
在少數族裔貧民聚居區(qū)—正規(guī)經濟和非正規(guī)經濟 / 161
靠布魯斯樂生存的黑人—黑人文化與青年 / 165
“瘋狂的人們”—拉美裔居民聚居區(qū)的青年文化 / 171
“英格蘭是混蛋”—英國的黑人青年和亞裔青年 / 175
1 “白人社會的恐怖者”,牙買加小混混和拉斯塔法里教信徒——英 國的加勒比黑人青年文化 / 177
2 英國的亞裔青年 / 183
黑人女青年和亞裔女青年 / 184
“打倒當權派”—種族主義及其對青年的影響 / 187
第六章 “閉嘴吧!”—加拿大的青年文化 / 190
第七章 隱形的女孩—女性氣質文化對抗男權主義 / 211
愛情與婚姻—遁入浪漫幻境 / 215
女孩與青少年犯罪 / 219
男性占支配地位的亞文化群體中的女孩 / 221
朋克女青年 / 227
對大男子主義的頌揚 / 228
第八章 前途無望?亞文化、人造文化和經濟 / 236
人造文化和經濟—生產和消費的關系 / 236
青年文化與身份認同 / 242
青年與未來 / 244
前途無望?青年與失業(yè) / 245
參考文獻 / 252
索引 / 292
譯后記 /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