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克勞斯·克里彭多夫 譯者:胡飛 譯者:高飛 譯者:黃小南克勞斯·克里彭多夫,于1967年在美國厄巴納的伊利諾伊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現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安尼伯格傳播學院傳播學教授、格雷戈瑞一貝特森特聘教授,從事控制論、語言和文化研究。他在學術期刊上發(fā)表了大量關于傳播學、社會學方法論、控制論和系統(tǒng)理論的文章。他撰寫了《信息理論、定量數據的結構模型:控制論詞典》,編寫了《社會中的傳播與控制》,臺編了《傳播內容分析:科學理論與計算機技術進展》。他的《內容分析:方法論介紹》已被翻譯成四國文字,并大多出版了第二版。他是多個學術期刊的編輯會委員,并被評選為美國科學進步協(xié)會(AAAS)、國際傳播協(xié)會、荷蘭高等研究院(NIAS)、日本科學與設計研究協(xié)會的委員??藙谒挂彩且粋€獲獎設計師,1961年畢業(yè)于烏爾姆設計學院。有時也教授設計和進行產業(yè)咨詢。他為《創(chuàng)新》與《設計議題》臺著了關于語意學的專題,為國家科學基金(NSF)撰寫了專題報告《信息時代的設計》,主持了多次國際設計語意學工作坊。他的成果已發(fā)表于設計及相關領域的各種著作和期刊。本書中,他倡導以人為中心的設計路徑,將意義和交互性置于設計關注的中心??藙谒巩斍暗呐d趣包括4個方面:作為一個認識論思想家,他探討了在對現實的社會建構中語言和話語的角色;作為一個批評性的學者,他探索了壓迫和解放的條件;作為二序控制論專家,他研究了遞歸結構;作為一個設計師,他提出對設計的再設計,試圖在技術和人類關注之間建立一個新的綜合。胡飛(1977-),男,湖北武漢人,博士,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廣東工業(yè)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常務副院長。兼任中國體驗設計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體驗設計集成創(chuàng)新科研團隊”帶頭人、廣東省可持續(xù)設計創(chuàng)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引進“工業(yè)設計集成創(chuàng)新科研團隊”核心成員。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從柳冠中先生。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訪問學者,合作教授Keiichi Sato。廣東工業(yè)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后,合作教授陳新。長期致力于以用戶為中心的創(chuàng)新研究與實踐。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0余項,出版著述11部,發(fā)表論文50余篇,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經費累計逾3000萬元。高飛(1982-),男,北京人,雙碩士,美國莊臣公司首席設計師。本科畢業(yè)于清華大學車輛工程系車身設計專業(yè),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設計學和工商管理學雙碩士。曾任第一代上海大眾朗逸外造型主設計師。黃小南(1984-),女,福建福州人,碩士,用戶研究員和設計理論研究員。本科畢業(yè)于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設計學碩士。曾于華碩、莊臣及諾基亞等公司從事設計和用戶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