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既要有開放的心靈,也要有“借古開新”的精神。我認為方勇教授提出的“新子學”非常好,有助于我們站在一個新的高度,理解古代思想文化?!靶伦訉W”之“新”十分關鍵,要承接諸子學,也要有新的講法。古人講諸子學,舊的代表如班固著《漢書·藝文志》,沿襲了劉向、劉歆父子的成果,把當時的學術著作分門別類,其中首要的就是六藝和諸子之分,也就是經學、子學之分。這是一種圖書分類法,同時也體現了班固對于經學、子學學術價值的判斷與立場。事實上,他和董仲舒“獨尊儒術”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而與漢初司馬談《論六家要指》中的觀點則有所不同。降及南宋朱子時代,儒家內部有了新的調整,《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成為經典,構成四書,而與五經并立,后來更成為國家的取士標準。朱子對諸子中的其他人物則加以排斥,這種做法較之班固門戶就更窄了。清末以來,諸子學復興,墨子、荀子、韓非子等長期不受重視的諸子也吸引了許多著名學者,老學發(fā)展開始傾向于應世致用,公羊學也開始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