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國文化中西文化范式發(fā)生的神話學研究

中西文化范式發(fā)生的神話學研究

中西文化范式發(fā)生的神話學研究

定 價:¥78.00

作 者: 林瑋生 著
出版社: 中山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廣東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306060617 出版時間: 2017-07-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1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神話形態(tài)”與“文化范式”關聯(lián)為旨歸,將繁浩的中國神話(指漢族神話)與希臘神話簡約為四大形態(tài):“神象形態(tài)”、“秩序形態(tài)”、“歸化形態(tài)”以及“字化形態(tài)”。通過對這“四態(tài)”的平行比較,描繪出一幅兩族神話的各別圖狀,在此基礎上“上下求溯”——向上“上溯”兩族神話形態(tài)差異的母因,向下“下溯”兩族“神話形態(tài)”與中西“文化范式”的演繹(根果)關系。

作者簡介

  林瑋生(1966年—),廣東揭陽人,中山大學文學博士、暨南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后,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外文中心研究員、中文學院教授(中英文雙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廣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等6項。在《社會科學》《國外文學》《廈門大學學報》等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近40篇,提出“三論”原創(chuàng)觀點(“文藝形態(tài)論”、“藝術重演論”與“比較文學個體論”)。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扒О偈こ獭笔〖壟囵B(yǎng)對象,在美訪學期間被授德克薩斯州“榮譽客賓”(Honor Guest)。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主要概念、相關學理、研究價值 主要概念
第二節(jié) 百年研究綜觀:從神話學的誕生與東漸談起
第二章 人獸神與人形神:中國/希臘神話的“神象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神象及其生成原理
第二節(jié) 神象遞變與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關聯(lián)
一、“微我”與“獸形神”
二、“混我”與“人獸神”
三、“準我”與“人形神”
第三節(jié) 中?!吧裣笮螒B(tài)”差異的表征
一、中國的人獸神
二、希臘的人形神
第四節(jié) 中?!吧裣笮螒B(tài)”差異的成因
第五節(jié) “神象形態(tài)”蘊含的文化范式因子
一、人獸神與主客合一、人形神與主客二分
二、中希神象覆滅模式與哲性思維/神性思維
第三章 “德行”與“命運”:中國/希臘神話的“秩序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神話世界的“秩序導力”
第二節(jié) “德行”:中國神話的秩序導力
一、“德行”的兩個呈現(xiàn):行動群與帝王共相
二、“德行”導力的成因
第三節(jié) “命運”:希臘神話的秩序導力
一、“命運”導力的表征
二、次導力:“力”、“欲/美”
三、“野蠻”與“文明”共存:“命運”督力下的奇特張力
四、“命運”導力形成的母因
第四節(jié) “秩序形態(tài)”孕含的文化范式萌芽
一、“德行”與禮樂
二、“命運”與悲劇
三、“德行”與“命運”中的樂感與悲劇文化因子
第四章 歷史化與哲學化:中國/希臘神話的“歸化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符號的繼承演化規(guī)則與神話的歸化現(xiàn)象
第二節(jié) 中國神話的歸化:歷史化一、神話歷史化二法
二、神話歷史化的歷史背景
三、神話過早歷史化的深層原因
第三節(jié) 希臘神話的歸化:哲學化
一、希臘神話的哲學化
二、希臘神話哲學化的成因
第四節(jié) 中?!皻w化形態(tài)”孕育的文化范式胚形
一、中國神話歷史化與“實用理性”
二、希臘神話哲學化與“思辨理性”
第五章 三言兩語與千言萬語:中國/希臘神話“字化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漢字:原生的空間符號
一、漢字的神圣性、天然性與“抗字母化”特性
二、漢字的信息承載量
第二節(jié) 漢字與口傳的“通約”:一場艱難的匹配之役
一、漢字與口傳“通約”的張力
二、中國神話“字化形態(tài)”的表征
第三節(jié) 希臘文字:派生的時間符號
第四節(jié) 希臘文字與口傳的同質(zhì)性
一、希臘文字與口傳的“通約”:樂譜對曲子的記錄
二、希臘神話“字化形態(tài)”的表征
第五節(jié) 中希神話字化形態(tài)差異的母因
一、商業(yè)與海洋
二、農(nóng)耕與大陸
第六節(jié) “字化形態(tài)”潛藏的文化范式走向
一、“象形”與“拼音”:戀象思維、間象思維
二、文字崇拜與語音中心
三、“觀/悟”與“對話”:抵達道、真理的各別途徑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