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機械、儀表工業(yè)UG NX 11.0中文版模具設計從入門到精通

UG NX 11.0中文版模具設計從入門到精通

UG NX 11.0中文版模具設計從入門到精通

定 價:¥59.00

作 者: CAX應用聯(lián)盟 著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CAX工程應用叢書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302478577 出版時間: 2017-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7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以UG NX 11.0 模具設計為主線,針對每個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并輔以相應的實例,使讀者能夠快速、熟練、深入地掌握UG模具設計技術。全書共分為15章,由淺入深地講解了UG NX模具設計的各種功能,包括模具設計基礎知識、產(chǎn)品模型分析、模具設計基礎、模具設計初始化、分模前的準備工作、分型設計、多腔模設計、模架庫、澆注系統(tǒng)設計、標準件及標準件工具和模具的其他功能。此外,書中還介紹了多個具有代表性的綜合實例。隨書配套資源包含了書中實例所采用的模型源文件和相關的操作視頻,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進行操作練習和參考。 本書結(jié)構(gòu)嚴謹,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非常適合廣大NX模具設計初、中級讀者學習使用,也可作為大中專院校、高職類相關專業(yè)及社會有關培訓班的教材,同時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CAX應用聯(lián)盟是由計算機輔助技術領域的專業(yè)人員組成,已經(jīng)出版多部暢銷作品。

圖書目錄

第1章 模具設計基礎 1
1.1 塑料概述 1
1.1.1 塑料的分類 1
1.1.2 塑料的性能 2
1.2 模具設計簡介 4
1.2.1 注塑成型工藝原理 4
1.2.2 注塑模的分類 5
1.2.3 注塑模具的基本結(jié)構(gòu) 6
1.2.4 注塑模具的設計步驟 7
1.3 注塑機對注塑模設計的影響 10
1.3.1 校核注塑機主要工藝參數(shù) 10
1.3.2 校核注塑機相關安裝尺寸 11
1.3.3 校核開模行程和頂出裝置 11
1.3.4 注塑模安裝固定方法 12
1.4 UG模具設計工具 12
1.4.1 UG模具設計的特點 12
1.4.2 UG模具設計菜單 13
1.4.3 UG模具設計流程 17
1.4.4 產(chǎn)品模型的準備 17
1.4.5 常用工具 18
1.4.6 坐標系操作 24
1.5 本章小結(jié) 25
第2章 結(jié)構(gòu)設計要點與分析 26
2.1 結(jié)構(gòu)設計要點 26
2.1.1 分型面設計 26
2.1.2 零件厚度設計 27
2.1.3 零件拔模斜度 28
2.1.4 加強筋 28
2.1.5 圓角 29
2.1.6 孔 29
2.2 零件厚度分析 30
2.3 零件拔模分析 31
2.4 零件底切分析 33
2.5 零件質(zhì)量分析 34
2.6 本章小結(jié) 35
第3章 模具設計初始化 36
3.1 裝載產(chǎn)品 36
3.1.1 創(chuàng)建新的模具裝配 36
3.1.2 打開一個已有的模具項目 38
3.1.3 Mold Wizard 的裝配克隆 38
3.1.4 Mold.V1、ESI和Original模板的簡介 39
3.2 模具坐標系 42
3.3 模具收縮率 43
3.3.1 收縮參考 43
3.3.2 設置收縮類型的過程 44
3.4 工件設置 46
3.4.1 工件類型和工件方法 46
3.4.2 不同配置模板中添加工件的方法 47
3.5 UG模具設計項目初始化實例 49
3.5.1 裝載產(chǎn)品 49
3.5.2 項目初始化 50
3.5.3 瀏覽裝配結(jié)構(gòu) 50
3.5.4 定位模具坐標系 50
3.5.5 設置模具收縮率 52
3.5.6 創(chuàng)建自定義工件 52
3.6 本章小結(jié) 53
第4章 分模前的準備工作 54
4.1 基于修剪的分型過程 54
4.2 工具概述 54
4.3 修補工具 55
4.3.1 包容體 55
4.3.2 分割實體 57
4.3.3 實體補片 59
4.3.4 曲面補片 60
4.3.5 修剪區(qū)域補片 64
4.3.6 擴大曲面補片 67
4.3.7 編輯分型面和曲面補片 68
4.4 輔助修補工具 69
4.4.1 拆分面 69
4.4.2 修剪實體 69
4.4.3 替換實體 70
4.4.4 延伸實體 71
4.4.5 參考圓角 72
4.5 合并腔 73
4.6 型材尺寸 74
4.7 計算面積 75
4.8 線切割起始孔 75
4.9 修補設計實例 76
4.9.1 加載產(chǎn)品模型 76
4.9.2 調(diào)整坐標系 76
4.9.3 設置拔模 78
4.9.4 項目初始化 79
4.9.5 定義模具坐標系 80
4.9.6 設置收縮率 80
4.9.7 定義模坯 81
4.9.8 型腔布局 81
4.9.9 模型修補 82
4.10 本章小結(jié) 88
第5章 分型設計準備 89
5.1 分型概述 89
5.1.1 分型面的概念和形式 89
5.1.2 分型面設計原則 90
5.2 分型刀具 90
5.2.1 分型導航器 91
5.2.2 分型過程的本質(zhì) 92
5.3 檢查區(qū)域 92
5.3.1 “計算”選項卡 92
5.3.2 “面”選項卡 93
5.3.3 “區(qū)域”選項卡 94
5.3.4 “信息”選項卡 95
5.4 曲面補片 96
5.5 定義區(qū)域 97
5.6 分型實例 99
5.7 本章小結(jié) 111
第6章 分型面設計及型芯分型 112
6.1 設計分型面 112
6.1.1 “分型線”選項組 112
6.1.2 “創(chuàng)建分型面”選項組 113
6.1.3 “編輯分型線”選項組 118
6.1.4 “編輯分型段”選項組 120
6.1.5 “設置”選項組 122
6.2 編輯分型面和曲面補片 123
6.3 定義型腔和型芯 124
6.4 備份分型/補片片體 125
6.5 交換模型 126
6.6 分型實例 128
6.7 本章小結(jié) 139
第7章 多腔模設計 140
7.1 多腔模布局設計 140
7.1.1 型腔數(shù)量和排列方式 140
7.1.2 “型腔布局”對話框 142
7.1.3 矩形布局 143
7.1.4 圓形布局 146
7.1.5 編輯布局 147
7.2 多件模布局設計 149
7.2.1 用初始化項目加載多件模 149
7.2.2 激活部件 149
7.2.3 初始化項目和模具坐標 150
7.2.4 刪除多件模成員 150
7.2.5 刪除單個產(chǎn)品的陣列和刪除文件 150
7.3 多件模與多腔模設計實例 151
7.3.1 多腔模設計實例 151
7.3.2 多件模設計實例 159
7.3.3 刪除一個產(chǎn)品 166
7.4 本章小結(jié) 168
第8章 模架設計 169
8.1 模架標準化 169
8.1.1 塑料模標準化 169
8.1.2 塑料注塑模標準模架及選用 170
8.2 模架設計 170
8.3 編輯模架組件 174
8.4 通用模架 175
8.5 添加模架實例 176
8.5.1 裝載產(chǎn)品模型 176
8.5.2 項目的初始化 176
8.5.3 收縮率和工件 177
8.5.4 模型的修補和區(qū)域的定義 178
8.5.5 提取區(qū)域和分型線 180
8.5.6 分型面的創(chuàng)建 180
8.5.7 型芯和型腔 181
8.5.8 標準模架的添加 182
8.6 本章小結(jié) 183
第9章 澆注系統(tǒng)設計 184
9.1 澆注系統(tǒng)的組成及設計原則 184
9.1.1 澆注系統(tǒng)主要構(gòu)成部分 184
9.1.2 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思路 185
9.1.3 澆注系統(tǒng)組件的設計原則 185
9.2 定位環(huán)和澆口襯套設計 190
9.2.1 添加定位環(huán) 190
9.2.2 添加澆口襯套 193
9.3 設計填充 194
9.3.1 設計填充條件 194
9.3.2 “重用庫”對話框和“設計填充”對話框 194
9.3.3 添加分流道 195
9.3.4 添加澆口 196
9.3.5 設計填充步驟 197
9.4 分流道設計 200
9.4.1 “引導”選項組 200
9.4.2 “截面”選項組 200
9.4.3 “工具”選項組 201
9.4.4 “設置”選項組 201
9.5 澆注系統(tǒng)設計實例 201
9.5.1 添加定位環(huán) 201
9.5.2 添加澆口襯套 203
9.5.3 分流道設計 204
9.5.4 澆口設計 205
9.6 本章小結(jié) 206
第10章 標準件及標準件工具一 207
10.1 標準件管理系統(tǒng) 207
10.1.1 標準件及修剪工具 207
10.1.2 標準件管理 208
10.2 頂出設計 215
10.2.1 頂出機構(gòu)設計的基本要求 215
10.2.2 頂出機構(gòu) 215
10.2.3 頂桿后處理 216
10.2.4 頂桿設計實例 218
10.3 滑塊/抽芯設計 227
10.3.1 側(cè)抽機構(gòu)的基本功能 227
10.3.2 側(cè)抽機構(gòu)的分類 227
10.3.3 斜導柱側(cè)抽機構(gòu) 228
10.3.4 斜滑塊側(cè)抽機構(gòu) 231
10.3.5 Mold Wizard滑塊/抽芯設計 233
10.3.6 滑塊/抽芯設計實例 236
10.4 本章小結(jié) 247
第11章 標準件及標準件工具二 248
11.1 鑲塊設計 248
11.1.1 鑲塊特點及分類 248
11.1.2 插入標準件 248
11.1.3 鑲塊設計實例 250
11.2 冷卻設計 256
11.2.1 模具溫度對塑件質(zhì)量的影響 256
11.2.2 冷卻系統(tǒng)設計原則 257
11.2.3 冷卻參數(shù)計算 257
11.2.4 Mold Wizard模具冷卻工具 258
11.2.5 冷卻設計實例 264
11.3 本章小結(jié) 272
第12章 模具的其他功能 273
12.1 開腔 273
12.1.1 建腔的概念 273
12.1.2 建腔步驟 274
12.2 物料清單 274
12.3 模具圖紙 275
12.3.1 裝配圖紙 275
12.3.2 組件圖紙 277
12.3.3 孔表 279
12.4 視圖管理 280
12.5 本章小結(jié) 280
第13章 多件模典型設計實例 281
13.1 實例分析 281
13.1.1 設計方法分析 281
13.1.2 技術難點分析 281
13.2 主要知識點 282
13.3 設計流程 282
13.3.1 項目初始化 282
13.3.2 模具坐標系 283
13.3.3 設置收縮率 284
13.3.4 設置工件 284
13.3.5 多腔模的設置 284
13.3.6 手機前蓋分型前的相關設置 285
13.3.7 布局 286
13.3.8 分型手機后蓋 287
13.3.9 添加模架 299
13.3.10 添加標準件 300
13.3.11 頂桿后處理 305
13.3.12 設計填充 305
13.3.13 添加冷卻管道 309
13.3.14 建立腔體 312
13.4 本章小結(jié) 312
第14章 曲面產(chǎn)品模具典型設計實例 314
14.1 實例分析 314
14.1.1 設計方法分析 314
14.1.2 技術難點分析 315
14.2 設計流程 315
14.2.1 項目初始化 315
14.2.2 設置模具坐標系 316
14.2.3 設置收縮率 316
14.2.4 設置工件 317
14.2.5 布局 317
14.2.6 產(chǎn)品修補 318
14.2.7 分型 324
14.2.8 添加模架 329
14.2.9 添加標準件 331
14.2.10 頂桿后處理 334
14.2.11 設計填充 334
14.2.12 添加冷卻管道 337
14.2.13 建立腔體 341
14.3 本章小結(jié) 341
第15章 側(cè)抽芯模具典型設計實例 343
15.1 實例分析 343
15.1.1 設計方法分析 343
15.1.2 技術難點分析 343
15.2 設計流程 344
15.2.1 項目初始化 344
15.2.2 模具坐標系 344
15.2.3 設置收縮率 345
15.2.4 設置工件 345
15.2.5 布局 346
15.2.6 分型 347
15.2.7 添加模架 350
15.2.8 添加標準件 352
15.2.9 頂桿后處理 356
15.2.10 設計填充 356
15.2.11 添加滑塊 359
15.2.12 添加斜滑塊 366
15.2.13 添加冷卻管道 371
15.2.14 建立腔體 376
15.3 本章小結(jié) 37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