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yǎng):課程發(fā)展與設計新論》共十章,旨在作為學校教師與課程研究發(fā)展人員進行課程發(fā)展與設計之參考,亦可作為關心教育改革人士進行課程研究與推動課程改革之參考。 第一章“課程結構與課程意義”,首先指出“核心素養(yǎng)”對于課程改革的意義,進而指出課程結構及其意義,說明課程的豐富面貌,并進一步分析“課程即學科”、“課程即經驗”、“課程即計劃”、“課程即目標”、“課程即研究假設”等五種課程現象。 第二章“課程設計與課程研究”,闡述“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設計與研究發(fā)展意涵,說明課程設計的意義,進而指出教育的三類研究、課程研究的意義、課程的三類研究、課程模式與理論以及透過課程研究,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fā)展的理念。 第三章“課程設計的意識形態(tài)”,說明課程的意識形態(tài),進而指出精粹主義理論取向、經驗主義理論取向、社會主義理論取向、科技主義理論取向與專業(yè)主義理論取向等課程意識形態(tài)。 第四章“課程設計的模式”,說明目標模式、過程模式、情境模式的課程設計,進而指出課程設計模式的多樣化。 第五章“課程選擇”,說明課程選擇的重要,進而指出課程選擇的規(guī)準與課程選擇的原則。 第六章“課程組織與課程統整”,說明課程組織的規(guī)準,進而指出課程組織的要素、課程組織的原則、課程組織的類型與結構。 第七章“課程發(fā)展”,說明課程發(fā)展的意義,進而指出課程發(fā)展的進路、教師教學本位的課程發(fā)展、國家政策本位的課程發(fā)展與行動研究本位的課程發(fā)展。 第八章“課程實施與課程領導”,說明課程實施意義,指出課程實施與教師角色、課程實施的研究觀點、課程實施的探究主題與配套措施及課程領導行動策略的相關議題。 第九章“課程評價”,說明課程評價的基本概念,指出步驟與標準、評價的類型、評價的模式與課程評價的價值取向。 第十章“課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邁向課程學的建立”,包括課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以及課程研究的再研究———邁向課程學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