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托的幾何學遺產:科學革命前夕的美術與科學/何香凝美術館·藝術史名著譯叢》是小塞繆爾.Y.埃杰頓教授在美術史領域多年研究的成果,探討了西方發(fā)端于17世紀伽利略的“科學革命”與距之300年前由喬托開啟的文藝復興“藝術革命”之間的傳承關系,揭示了文藝復興時期繪畫、雕塑和建筑在“現(xiàn)代科學”中所發(fā)揮的決定性作用。作者認為,早在萊奧納爾多之前,不知名的“工匠一工程師”塔科拉和馬丁尼已構想出一種描述性幾何圖語言,而文藝復興重現(xiàn)自然的藝術方法則有助于發(fā)展伽利略、哈維以及笛卡爾的科學想象力,因此熟悉以透視和明暗法描繪圖像的伽利略才會即刻判斷出他通過望遠鏡觀察到的月球光暗領域為山峰和隕石坑。他強調,西方在觀看方式上的獨特成就是現(xiàn)代科學興盛的前提。同時,他還將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科學和美術與明代中國相比較,認為當時的中國對“現(xiàn)實”的認知受制于另一套藝術體系。該書包含了近150張豐富生動的精美插圖,相信會受到美術史家、科學史家以及其他對文化史有興趣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