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居里一家與中國科學家
目錄
年譜
前言
創(chuàng)世紀的物理學家
阿爾薩斯的醫(yī)生世家
物理學還是藥學:必須作出選擇……
發(fā)現壓電效應
在物理化工學院當技工
皮埃爾·居里發(fā)現磁定律
瑪麗亞·斯克羅多夫斯卡,一位個性十足的姑娘
如饑似渴地學習
巴黎的自由之風
瑪麗和皮埃爾
活性比鈾還要大的元素?
居里夫婦發(fā)現新元素
令人疲憊不堪的分離工作
神秘射線
肩并肩的后歲月
關于放射理論的爭議
放射性元素系
鐳為人類服務
工作條件!
博士論文《放射性物質的研究》
1903年獲諾貝爾獎
新實驗室
制鐳工業(yè)
車禍
瑪麗接過火炬
為了忘卻而工作
量體裁衣式的教育
鐳的國際標準樣品
暴風雨
“桃色事件”
再次獲諾貝爾獎
鐳研究所的創(chuàng)立
國家形象
放射線為傷員服務
美國鐳
努力工作和社會責任
鐳研究所的新生力量
瑪麗竭盡全力地工作
兩個互補的年輕人
伊雷娜,一位自主而含蓄的姑娘
伊雷娜在實驗室
弗雷德里克,活力四射的小伙子
瑪麗·居里的專屬技工
人工放射性
穿透力極強的射線
中子的發(fā)現
e+:物質化和湮滅
核嬗變產生正電子?
“人工”放射性
驗證
后續(xù)發(fā)展
1935年獲諾貝爾獎。初始應用
從核裂變到鏈式反應
政治環(huán)境
加速器與原子合成
在法蘭西公學院和伊夫里
伊雷娜和超鈾元素
核裂變的揭示
弗雷德里克證明裂變的真實性
弗雷德里克和鏈式反應
向基礎設施建設邁進
法蘭西公學院的團隊和戰(zhàn)爭
黑暗的日子
面對占領
抵抗
解放
責任
弗雷德里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原子能委員會高級專員
反對核武器
個法國核反應堆
伊雷娜和居里實驗室
“穿越沙漠”
重返國家舞臺
伊雷娜和奧賽
弗雷德里克接過接力棒
直到生命的后一刻
后記
參考書目
先賢祠及居里博物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