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北京,2018)“學以成人”主題,瞄準一組原初性哲學話題進行探索。所涉話題包括但不限于:事實與世界、意義與價值、理性與人性、真與真實、善與道德、美與自由等,最終指向“人的意義”話題。蘊含有三個思考向度:西方哲學自泰勒斯以來的形而上學轉(zhuǎn)向“另一開端”的可能趨勢,書中表述為從對象世界轉(zhuǎn)向生活世界的路徑;中西方哲學得以會通的可能通道,書中表述為東方“在的哲學”及“在-知”思維,與西方“思的哲學”及“思-知”思維在生活世界中的合流;網(wǎng)絡(luò)時代人們言說哲學話題的可能方式,“連接”被挑選為本書的關(guān)鍵詞,事實、世界、意義等均因為人的“在行為”連接而成。三個思考向度共同指向“我在”生活世界。 在哲學家的前面尋找哲學,在哲學家的后面談?wù)撜軐W?!墩軐W的邊界》致力于拓展我們對哲學的理解,進而更好地理解生活世界。那些困擾我們多年的哲學話題,在書中忽然呈現(xiàn)出明白易懂的景觀來。這些話題包括但不限于:人類智能相對于人工智能和動物智能的原初優(yōu)勢是什么?人類為何有哲學、宗教、數(shù)學和語言?事實、意義、價值連同真善美話題該如何談?wù)??中西哲學的原初區(qū)別是什么?心靈與自我屬于什么類型的話題?人類語言對生活世界的言說為何一開始就是“錯”的?形而上學鏡像是如何產(chǎn)生的?數(shù)和邏輯是如何被構(gòu)造出來的?勞動、財富以及貨幣的本質(zhì)該如何描述?如何化解哲學的形而上學困惑和哲學的生活意義困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