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鄉(xiāng)的企業(yè)因為防治霧霾而限產停產,你會支持還是反對? 如果你所在城市的地鐵因為安全因素升級了安檢程序,你會配合還是憤怒? 如果微信群里,家人時不時發(fā)來一些標題為“……秘密”“……必看”的養(yǎng)生文章,你會支持還是勸阻? 無數(shù)專家都說股市要跌、房價要漲,或者激烈地唱著反調,你相信誰?質疑誰? 所有這些問題背后,你自己的觀點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有確鑿的證據(jù)來證實嗎?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嘈雜、喧囂,每時每刻都被泛濫的信息所包圍,大到涉及世界經濟發(fā)展趨勢,小到個人生活的決策,如果你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就只能全盤接受別人兜售的觀點——他們熱衷于讓你相信這是“事實”,但所說的話往往真假參半。 專家說得再動聽,也無法替我們救急,我們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腦,激發(fā)批判性思維,提出關鍵問題,讓眾說紛紜的爭論立見分曉。 在本書中,我們特意增加一章新的內容,專門探討認知偏見及批判性思維會遭遇的障礙。另外還吸收了丹尼爾·卡尼曼所著的《思考:快與慢》里的真知灼見,并貫穿全書,我們尤其強調“慢思考”的重要性。 當你能夠坦然面對立場和你完全相左的意見,理性判斷而不會黨同伐異時,當你面對提問和質疑,有能力組織更多確鑿的證據(jù)支持自己的觀點,而不只把聲高當有理,或認為別人是沒事找茬,有意和自己過不去時,當你能夠在對話和辯論中撥開迷霧,識別出對方的邏輯謬誤和感情操縱時,世界在你眼中將變得更加有趣、開闊。不草率、不盲從,不為感性和無事實根據(jù)的傳聞所左右,盡力理解那些價值觀和我們背道而馳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見對判斷的影響,這樣才有可能得出更為正確、理性的結論。我們需要靠自己去問為什么,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