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古籍/國學史部求道:在古今中西之間

求道:在古今中西之間

求道:在古今中西之間

定 價:¥128.00

作 者: 方松華 著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叢編項: 中西哲學比較與文明史研究叢書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00172943 出版時間: 2019-04-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B 頁數(shù): 55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文集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建所60周年的紀念論文集。文集主編為方松華,現(xiàn)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哲學研究所的學者們用自己Z有代表性的學術作品,紀念哲學研究所的六十華誕。這些論文來自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技術哲學、美學與倫理學六大領域。既收入中國與西方哲學經(jīng)典問題的研究,又涉及中西哲學的比較,還包括技術發(fā)展帶來的科學哲學與倫理學前沿問題。中國哲學部分收入了對莊子、朱熹、劉宗周等哲學家的主要論題的研究,也涉及佛道論辯史、中西哲學比較等問題。西方哲學部分則涵蓋了對??斯?、笛卡爾、黑格爾與尼采等哲學家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重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問題的關聯(lián)??茖W哲學、倫理學與美學部分的作品除了經(jīng)典哲學問題的研究,也著眼于解決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所引發(fā)的哲學問題與倫理問題。

作者簡介

  方松華,現(xiàn)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哲學系,獲學士學位,于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研究,歷任哲學研究所所長助理、所務委員會副主任、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F(xiàn)任《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副主編,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教委學位委員會學科組成員,上海市委黨校、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客座教授等。著有《二十世紀中國哲學與文化》、《廟堂余音——近現(xiàn)代先秦儒家研究》、《現(xiàn)代多元學術思潮》、《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史綱》(合著)、《近現(xiàn)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合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前沿》等作品。

圖書目錄

序: 呼喚中國學術的原創(chuàng)時代(方松華)
中國哲學
朱熹《周易》 研究得失論(周山)
間性——中國哲學的開端(商戈令)
修養(yǎng): 中國哲學的道路(何錫蓉)
古代紙質衣物與僧伽生活考釋(夏金華)
權利與經(jīng)界——兼論儒家視野中的人權思想(張志宏)
《莊子》 寓言正義(張朋)
論劉蕺山對朱子學的繼承、 批評與會通(張錦枝)
“吾之有大患者, 為吾有身” 新詮——中古佛道論辯語境中的“老君身體”(白照杰)
智慧的實踐之維與哲學史的寫法——對馮契哲學思想的一點分析(鮑文欣)
禮的“義”“儀” 關系之辨(劉舫)

外國哲學
關于哲學的開端問題(俞宣孟)
笛卡爾的兩條身心聯(lián)結原則——論《靈魂的激情》 之轉變(施璇)
成形與教化——??斯卣摗吧袢撕弦弧保U永玲)
論精神分裂癥中的知覺障礙與思維障礙——一種理性現(xiàn)象學的分析嘗試(錢立卿)
論黑格爾對“應當”概念的批判與重述(高樺)
尼采對形而上學的三重批判(石永澤)
信仰之思: 舍勒宗教的本質現(xiàn)象學溯源(韋海波)
批判與超越: 兩種功利主義的評析(肖志珂)
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的相對過剩人口理論與中國的“民工荒” 問題——對我國經(jīng)濟增長方式的一種反思(陸曉禾)
中國模式與中國文明(方松華)
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自我意識(程偉禮)
阿格妮絲·赫勒的個性倫理學及其悖論(趙司空)
當代都市社會語境中的正義轉向與規(guī)范重構——一種空間正義構成維度的反思(任政)
開放的地方性何以可能——曼紐爾·卡斯特論“全球性城市”(閆婧)
黑格爾現(xiàn)代性的哲學話語(薛丹妮)
論作為社會理論的西方馬克思主義: 從思想軌跡的角度(牛婷婷)

科學技術哲學
當代知識論: 出場路徑及其作為方法論和認識論(周昌忠)
“熟練應對” 的哲學意義(成素梅)
浮士德精神與西方科技文化(吳曉江)
科學革命: 一種流行的人文神話(趙克)
技術哲學經(jīng)驗重建的內在邏輯——基于 SST 的視角(鄭曉松)
賽博格分叉與 N. 維納的信息論生命觀(計海慶)
對基于大數(shù)據(jù)的科學研究范式的哲學研究(戴潘)
證據(jù)還是文化? ——由韋伯探測引力波實驗引發(fā)的三場爭論(張帆)
倫理學
把握科技與倫理的平衡——和干細胞專家討論幾個問題(沈銘賢)
阿奎那德性倫理學的認知基礎及其當代意義(趙琦)
從批判到對話: 英語世界關于阿倫特與馬克思的比較研究(張琳)
“回歸自然” ——論尼采的道德自然主義(韓王韋)
康德“惡魔的共和國” 詮解(汪志堅)
天國、 俗世與主權者——霍布斯上帝觀念之考察(丁毅超)
美 學
循著中國歷史必然性的新木刻——寫于《新中國的木刻》 出版 60 周年(陳超南)
古典園林的守護者和復興者——懷念陳從周先生(劉天華)
生命美育論(姚全興)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