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真實存在,并威脅到地球上的多種植物和動物。然而,對該問題的認識兩極分化,災變論者擔心人類正步入大災難,而懷疑論者堅持不足為慮。在《瀕臨滅絕》一書中,理查德·皮爾森,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客觀冷靜地解釋了這些爭論背后的科學。 皮爾森有力論證了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耦合棲息地破壞、外來物種入侵等威脅因素,氣候變化增加了物種的滅絕風險。但皮爾森沒有危言聳聽,他反對厄運難逃的預測,強調自然通常能出乎意料地適應環(huán)境變化。盡管如此,皮爾森沒有掩飾問題的嚴重性。通過全球各地的個案研究,他不僅闡述了我們知道什么,還說明我們如何知道的——通過數(shù)據、方法,以及特定結論背后的邏輯。通過這種方法,他加深了我們對科學能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的理解,并貢獻了這場爭論中真正有用的獨特視角:當下不是該“責備誰”,而是該“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