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哲學思想在內的人類精神歷史進程表明,注重個體生命的存在與自由,乃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個趨勢。富有現(xiàn)代特征的個體主義精神,無疑是古老的中國哲學應該關注和吸納的。然而,個體主義思想本身,卻始終存在個體與群體,自由與責任的內在沖突。本稿提出個體生命存在與自由的最終依托和倫理支點問題,并據此考察西學東漸中漢語神學對于中國個體主義精神興起的影響,以期彌補以往西學東漸和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研究的薄弱之處,并對中國個體精神全面、健康發(fā)展有所助益。 西學東漸特質和哲學與宗教中的人生內容,表明本課題研究具有堅實學理依據。本稿說明儒家思想常將個體存在價值浸沒于宗法基礎上的群體當中,而歐洲宗教改革所凸顯的個體主義精神,則成為西方個體生命哲學的來源。本稿重點分析晚清西教士由于各種原因,使西教中的個體主義精神與中國文化需要失之交臂;民初陳獨秀則使其影響有所呈現(xiàn);20世紀晚期和21世紀初期,當代漢語神學以其超教會性,學術性以及公共思想關懷諸特征,獲得在公共學術與話語領域言說條件,從而較為有效地展示了西教中的個體主義精神資源,對中國當代思想和學術產生了影響。然而,由于歷史與宗教的原因,這一論題的述說并未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