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青年中醫(yī)之路》作者的又一本著作,“小裕中醫(yī)”系列之一,是其三年跟師學習、臨床的收獲、成果。分三個篇章:師傳篇(老師的學術經驗)、徒承篇(徒弟的心悟收獲)、師徒對談篇(師徒對話交流)。角度新穎,主題突出,內容豐富,資料真實,文字樸實,是難得的師承之作,值得一讀。首次綜合整理了廣東省名中醫(yī)劉志龍教授治療糖尿病的相關特色、診療思路、從醫(yī)經驗、臨床驗案等。2.通過中醫(yī)傳統(tǒng)師承的師徒對話形式對于臨床某些藥物的運用技巧、毒副作用、歷史源流等進行師徒心靈對接,讓讀者啟到一個情景再現(xiàn)的模式,從而輕松學習。3.本書通過論證得出仲景用柴胡,用量有大量、中等劑量、小量三種不同的臨床使用劑量,二不同的用量所體現(xiàn)出來的柴胡的功效亦有所不同。此外,在小柴胡湯中柴胡應大于人參、甘草一倍以上,方能發(fā)揮治療作用。若誤將人參、甘草的用量大于或等于柴胡,則達不到和解少陽邪熱的目的。因此,用本方時務須注意劑量的比例。4.本書用仲景書解仲景意之法,論述《傷寒論》第101條“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中的“有柴胡證”指的是第96條的“小柴胡湯證”,而“但見一證”中的“一證”指的是第96條中的四大主證以及七個或然證。用者但知小柴胡湯效果好,但不知道小柴胡湯亦有副作用,因此本書提出被世人忽略的小柴胡湯變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