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5G空口特性與關鍵技術

5G空口特性與關鍵技術

5G空口特性與關鍵技術

定 價:¥159.00

作 者: 郭銘,文志成,劉向東 著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國之重器出版工程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15515407 出版時間: 2019-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5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介紹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5G)波形、多址、編碼和幀結(jié)構等技術,并主要基于3GPP R15版本,詳細描述5G接入、功控、調(diào)度和鏈路自適應、大規(guī)模天線mMIMO、NSA架構及主要信令過程、射頻的相關特性等方面的內(nèi)容。

作者簡介

  郭銘 IEEE高級會員,在移動通信領域具有豐富的經(jīng)驗。本科畢業(yè)于浙江大學,碩士和博士分別就讀于北京郵電大學和紐約石溪大學。曾任職于美國加州的高通、休斯等公司,從事無線通信系統(tǒng)及芯片的研究設計工作。2010—2017年就職于諾基亞,從事LTE和5G的研發(fā)和產(chǎn)品管理工作,并擔任5G產(chǎn)品中國區(qū)業(yè)務發(fā)展總監(jiān)。文志成高級工程師,現(xiàn)任上海諾基亞貝爾有限公司5G產(chǎn)品經(jīng)理。曾在西門子合資公司從事市話交換機的開通和培訓工作,并在摩托羅拉以及諾基亞從事2G、2.5G、3G、4G和5G移動系統(tǒng)的網(wǎng)絡設計、網(wǎng)絡規(guī)劃和優(yōu)化、算法測試和產(chǎn)品管理等工作。出版2本GPRS圖書,及4本W(wǎng)CDMA/LTE原理和信令圖書,并參與《射頻和無線技術》一書的翻譯工作。 劉向東北京郵電大學碩士畢業(yè)?,F(xiàn)任愛立信中國研發(fā)部高級工程師。曾在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及華為等多個通信設備公司任職,從事2G、3G、4G、5G移動通信無線接入網(wǎng)與核心網(wǎng)的端到端系統(tǒng)研發(fā)、測試與技術支持工作。早期曾參與中國教育科研網(wǎng)CERNET及163網(wǎng)等IP骨干網(wǎng)建設,并擁有CCIE認證證書#13321。

圖書目錄

第 1章 移動通信及5G標準化進程概述 001
1.1 從1G到5G——移動通信系統(tǒng)演進 002
1.1.1 1G(1979—) 004
1.1.2 2G(1991—) 004
1.1.3 3G(1999—) 006
1.1.4 4G(2009—) 007
1.1.5 5G(2019—) 008
1.2 5G標準化進程 011
1.3 5G頻譜分配 012
1.3.1 5G不同業(yè)務的頻譜需求 012
1.3.2 頻譜分配現(xiàn)狀 013
第 2章 5G新空口關鍵技術 015
2.1 5G波形設計 016
2.1.1 5G主要候選波形 018
2.1.2 波形實現(xiàn)方式總結(jié) 025
2.1.3 波形的幾項主要指標對比 026
2.1.4 主要波形提案綜合比較總結(jié) 028
2.1.5 3GPP對波形規(guī)范的討論過程 030
2.1.6 R15中的5G波形規(guī)范 031
2.2 5G多址接入 032
2.2.1 主要正交多扯接入方式回顧 032
2.2.2 主要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案選項 034
2.2.3 3GPP對多址接入規(guī)范的討論過程 045
2.2.4 R15中的多址接入規(guī)范 047
2.3 5G信道編碼 048
2.3.1 信道編碼概述 048
2.3.2 Turbo、LDPC和Polar碼的綜合分析對比 050
2.3.3 5G NR編碼方案選項的綜合比較 055
2.3.4 3GPP對信道編解碼方案的討論過程 056
2.3.5 R15中的信道編碼 058
2.4 5G幀結(jié)構 061
2.4.1 5G參數(shù)集(Numerology) 061
2.4.2 5G子載波間隔討論背景 062
2.4.3 R15中5G幀結(jié)構的分析和說明 065
2.4.4 時隙配置及調(diào)度 070
2.4.5 幀結(jié)構實際配置舉例 071
第3章 5G物理資源 075
3.1 頻段及帶寬特性 076
3.1.1 5G頻段定義 076
3.1.2 基站信道帶寬 076
3.1.3 傳輸帶寬配置 077
3.1.4 絕對頻點和信道柵格 079
3.1.5 信道柵格到資源粒子的映射 083
3.2 資源塊 084
3.3 RB柵格的公共參考點 085
3.4 資源柵格 087
3.5 資源粒子 088
3.6 帶寬部分(BWP) 089
3.6.1 BWP的定義 089
3.6.2 BWP的位置 090
3.6.3 BWP自適應 091
3.6.4 BWP的配置參數(shù) 092
3.6.5 BWP的種類 092
3.6.6 BWP工作過程 093
3.6.7 BWP激活和轉(zhuǎn)換 094
3.7 物理資源塊 095
3.8 天線端口 095
第4章 信道與信號的設計與處理 097
4.1 5G信道與信號概述 098
4.2 基礎序列 102
4.2.1 偽隨機序列 102
4.2.2 低峰均比序列 103
4.3 上行信道 104
4.3.1 PRACH設計與處理 104
4.3.2 PUCCH設計與處理 121
4.3.3 PUSCH設計與處理 138
4.4 下行信道 149
4.4.1 PDCCH信道設計與處理 149
4.4.2 PDSCH信道設計與處理 168
4.4.3 PBCH設計處理 178
4.5 參考信號 181
4.5.1 DMRS詳解 181
4.5.2 PTRS詳解 195
4.5.3 SRS設計與處理 205
4.5.4 SSB設計與處理 215
4.5.5 CSI-RS設計與處理 224
第5章 5G新空口關鍵過程 239
5.1 小區(qū)搜索 240
5.1.1 小區(qū)搜索概述 241
5.1.2 同步信號的構成和搜索過程 241
5.1.3 后續(xù)處理 244
5.2 隨機接入 245
5.2.1 隨機接入過程概述 245
5.2.2 基于競爭的隨機接入過程 246
5.2.3 基于非競爭的隨機接入過程 253
5.3 上行功率控制 253
5.3.1 上行功率控制概述 253
5.3.2 PUSCH功率控制 254
5.3.3 PUCCH功率控制 258
5.3.4 SRS功率控制 261
5.3.5 PRACH功率控制相關過程 262
5.3.6 功率余量 263
5.3.7 功率降低優(yōu)先級 266
5.3.8 雙連接EN-DC模式下的功率控制 266
5.4 上下行調(diào)度與資源分配 267
5.4.1 調(diào)度特性 267
5.4.2 時域資源分配 273
5.4.3 頻域資源分配 284
5.5 鏈路自適應 292
5.5.1 鏈路自適應工作過程 292
5.5.2 CQI測量和上報 293
5.5.3 MCS作用過程 297
5.5.4 下行TBS選擇 302
5.5.5 上行MCS及TBS選擇 308
5.6 大規(guī)模天線及波束賦形 308
5.6.1 多天線技術及其分類 308
5.6.2 MIMO分類 311
5.6.3 MIMO的演進 314
5.6.4 5G NR中的mMIMO技術概述 322
5.6.5 下行準同站和傳輸配置指示 334
5.6.6 波束管理 340
5.6.7 下行傳輸模式 365
5.6.8 上行傳輸模式 369
第6章 5G部署方案及相關架構和流程 371
6.1 NSA/SA方案及架構選擇概述 372
6.1.1 非獨立組網(wǎng)(NSA)和獨立組網(wǎng)(SA) 372
6.1.2 SA/NSA系統(tǒng)架構選項 374
6.1.3 SA和NSA特性對比 377
6.2 5G部署選項介紹 378
6.2.1 5G非獨立組網(wǎng)下的架構選擇 378
6.2.2 5G獨立組網(wǎng)下的架構選擇 381
6.2.3 5G網(wǎng)絡部署演進方案舉例 382
6.3 雙連接方案及協(xié)議 385
6.3.1 雙連接基本概念 385
6.3.2 多系統(tǒng)雙連接 387
6.3.3 空中接口控制面處理 388
6.3.4 空中接口用戶面的處理 389
6.4 NSA主要流程 391
6.4.1 EN-DC網(wǎng)絡結(jié)構和協(xié)議 392
6.4.2 EN-DC主要流程 395
6.4.3 EN-DC幾個主要處理流程分析(當前主要是3X場景) 416
第7章 5G頻譜和射頻特性 423
7.1 5G頻譜和射頻概述 424
7.2 頻譜分配和帶寬配置 425
7.3 頻率點和信道柵格 427
7.4 射頻規(guī)范概述 428
7.4.1 發(fā)射機特性 428
7.4.2 接收機特性 429
7.4.3 基站傳導要求和OTA參考點 429
7.4.4 基站類型 431
7.5 發(fā)射功率要求 431
7.5.1 基站發(fā)射功率 431
7.5.2 基站發(fā)射功率動態(tài)范圍 431
7.5.3 終端發(fā)射功率 432
7.5.4 終端發(fā)射功率動態(tài)范圍 432
7.6 發(fā)射信號質(zhì)量 433
7.6.1 頻率誤差 433
7.6.2 誤差矢量幅度(EVM) 433
7.6.3 終端帶內(nèi)輻射和載波泄漏 434
7.6.4 基站端口時間對齊誤差 434
7.7 非期望輻射 435
7.7.1 占用帶寬 435
7.7.2 鄰信道泄漏比 435
7.7.3 頻譜發(fā)射模板 436
7.7.4 發(fā)射機雜散輻射 437
7.8 發(fā)射機互調(diào) 437
7.9 接收機參考靈敏度 438
7.10 接收機動態(tài)范圍 438
7.11 接收機抗干擾性 438
7.11.1 信道內(nèi)選擇性 439
7.11.2 鄰信道選擇性 439
7.11.3 阻塞 439
7.11.4 接收機互調(diào)響應抑制 439
7.12 接收機雜散輻射 439
參考文獻 441
縮略語 44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