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生物科學昆蟲刺吸電位技術及其應用

昆蟲刺吸電位技術及其應用

昆蟲刺吸電位技術及其應用

定 價:¥198.00

作 者: 閆鳳鳴 王滿囷 編
出版社: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昆蟲學 生物科學 自然科學

ISBN: 9787534984631 出版時間: 2017-10-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8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tǒng)介紹昆蟲刺吸電位技術的原理和應用,分為“原理篇”、“實驗篇”和“應用篇”三大部分,“原理篇”介紹刺吸電位技術的歷史,概述刺吸式昆蟲的取食行為和傳毒機制,刺吸電位技術的原理和波形的生物學意義等;“實驗篇”詳細介紹實驗的具體步驟,包括實驗準備、實驗過程、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使用、注意事項、常見問題處理等;“應用篇”是我國學者利用EPG在昆蟲與植物的關系、植物抗性機制、傳毒機制,與人工飼料技術結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總結。書末附有我國擁有EPG儀器的單位及研究內容,中、英名詞索引等。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生物學、生態(tài)學、植物保護、昆蟲學和農(nóng)學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相關專業(yè)科研人員的參考資料和實驗指導。

作者簡介

  閆鳳鳴,男,1962年7月生,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重點學科“植物保護一級學科”*學術帶頭人。1993~2007年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教,期間在荷蘭、希臘、瑞典和美國做博士后和合作研究?,F(xiàn)為國家行業(yè)(農(nóng)業(yè))“種衣劑副作用機理及防控技術研究及示范”首席專家,亞太化學生態(tài)學會理事,中國生態(tài)學會化學生態(tài)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長期從事粉虱科昆蟲的分類研究、煙粉虱-寄主互作關系和化學生態(tài)學方面的研究,曾參加“863”項目1項、主持2項“973”項目子課題、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主持“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課題1項,目前主持和參加國家公益性行業(yè)(農(nóng)業(yè))專項子課題和課題各1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論文30篇),出版專著5部。王滿囷(1972.9-),男,博士,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兼任中國昆蟲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昆蟲學會理事長。主要從事昆蟲與植物互作、昆蟲嗅覺感受機制等方面的研究?!灸夸洝壳把?部分 原理篇 *章 History, Principles, and Summary of Applications of Electropenetrography (EPG)………Elaine A. Backus刺探電位技術歷史、原理及應用概述(中文)………Elaine A. Backus(薛堃譯,閆鳳鳴校)第二章 刺吸式昆蟲取食行為及傳毒機制………閆鳳鳴第三章 刺吸電位技術原理………薛堃第四章 波形的生物學意義………湯清波第二部分 實驗篇 第五章 刺吸電位技術基本操作與實驗技巧………羅 嵐一、EPG系統(tǒng)的組成二、EPG系統(tǒng)安裝與調試三、電極制作四、銀膠配制和使用五、金絲選用和粘連昆蟲技巧六、EPG記錄七、實驗昆蟲的固定與負吸裝置的設計八、法拉第籠的設計與制作第六章 實驗設計、指標選擇及數(shù)據(jù)分析………羅 嵐,薛 堃,盧少華一、EPG實驗設計的一般原則二、EPG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三、EPG實驗指標選擇第七章 常用軟件使用指南………羅嵐一、EPG常用軟件介紹二、stylet 軟件及其安裝三、數(shù)據(jù)采集(Stylet d)四、數(shù)據(jù)分析(Stylet a)第八章 人工飼料上的EPG記錄………王雪麗,李靜靜,黃翠虹,羅嵐一、昆蟲人工飼料二、人工飼料上的EPG記錄三、示例:煙粉虱在人工飼料囊上的EPG記錄第九章 新波形的研究方法………黃 芳一、組織切片的顯微觀察二、液體食物法三、DC-EPG和AC-EPG聯(lián)用四、蜜露鐘五、其他技術第十章 EPG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羅嵐,閆鳳鳴一、EPG常見問題及處理匯總(以Giga系列刺吸電位儀為例)二、信號調節(jié)三、噪音檢測和控制第十一章 EPG系統(tǒng)改進及原創(chuàng)設計…潘建斌 吳莉莉 邢玉清 盧少華本篇參考文獻第三部分 應用篇第十二章 棉蚜在轉基因抗蟲棉上的取食行為………薛 堃第十三章 煙粉虱的取食行為研究………湯清波第十四章 扶桑綿粉蚧取食行為的刺吸電位(EPG)研究………黃 芳第十五章 刺吸電位技術中固定昆蟲的三種方法比較研究及其應用………陳法軍江守林萬貴鈞第十六章 西花薊馬取食行為的刺吸電位(EPG)研究………郅軍銳 溫 娟第十七章 Armet蛋白影響豌豆蚜取食行為的研究………羅 嵐第十八章 小麥抗蚜性研究………苗 進第十九章 褐飛虱在轉Bt基因水稻上的取食行為………孫澤 王滿囷第二十章 水稻對褐飛虱抗性機制研究………張振飛第二十一章 利用EPG評價水稻品種對白背飛虱抗性的研究………孫 凱第二十二章 木虱傳播黃龍病的機制………岑伊靜 楊成良 烏天宇 羅孝竹第二十三章 應用EPG技術研究TYLCCNV與煙粉虱互作關系的行為機制………劉銀泉 李杰 何文波 劉樹生第二十四章 麥蚜在人工飼料上的取食波形研究…陳巨蓮 鄧青 范佳 孫京瑞附錄國內EPG儀器使用單位一覽中英(拉)名詞(學名)索引后記 【前言】刺吸式口器昆蟲是一類非常特殊的昆蟲類群,其直接為害和作為植物病毒的介體,一直是農(nóng)林生產(chǎn)上的嚴重問題。研究刺吸式昆蟲與植物之間的關系、植物抗性機制以及昆蟲傳毒機制,是治理這類昆蟲及其所傳播植物病毒病的基礎。昆蟲刺吸電位技術(EPG)是進行這些研究的有力工具。與咀嚼式昆蟲相比,刺吸式昆蟲取食過程很難從外觀上直接觀察到,因而就不容易評價昆蟲對植物的喜好程度和植物對昆蟲的抗性水平。為了能夠直觀研究刺吸式昆蟲在植物上的取食行為,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和改進研究方法。EPG技術二十世紀60年代由美國科學家 D. L. McLean和 M. G. Kinsey(1964)發(fā)明,使用交流電,當時稱為electrical monitoring system (EMS)(電監(jiān)測系統(tǒng)),以后不斷進行改進;二十世紀70年代,荷蘭瓦赫寧根農(nóng)業(yè)大學(目前為瓦赫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的W. F. Tjallingii(1978, 1988)對該系統(tǒng)進行了改進,使用直流電,稱為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后來,兩套系統(tǒng)都稱為EPG,美國的交流系統(tǒng)稱為AC-EPG,荷蘭的直流系統(tǒng)稱為DC-EPG。兩套系統(tǒng)各有特點(Reese et al., 2000),DC-EPG對于昆蟲取食的細節(jié)識別更好一些,但對干擾敏感,需要使用屏蔽籠;而AC-EPG使用更方便些,不需要屏蔽籠。目前美國已經(jīng)研發(fā)成功可以使用兩套系統(tǒng)的AC-DC-EPG系統(tǒng)(Backus and Bennett,2009)。 EPG技術在研究植食性刺吸式昆蟲取食行為、昆蟲與植物的關系、昆蟲傳毒機制、作物抗蟲機制等方面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利用EPG研究的昆蟲種類不斷增加,從*初的蚜蟲、葉蟬、粉虱,逐步拓展到薊馬、螨類;美國開始利用EPG進行吸血昆蟲的取食行為研究。近年來,隨著煙粉虱和盲蝽類的大發(fā)生及其帶來的植物病毒病的爆發(fā),刺吸式昆蟲傳毒機制研究成為熱點,這些研究多用到EPG技術。我國從20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引進和應用DC-EPG,目前我國已經(jīng)有許多單位已經(jīng)購買和正在使用EPG進行各類研究工作(見附件)。1992年第19屆國際昆蟲學大會在北京召開期間,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就兩套EPG系統(tǒng)的比較、名詞和概念的統(tǒng)一等進行了研討,并在北京舉辦了EPG培訓班。隨后,EPG在我國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單位之間一直缺乏溝通,有些單位由于人員變動,EPG應用也時斷時續(xù),但需要使用EPG解決的課題日益增多,很多專家和研究生要求學習EPG技術。2007年和2010年,我和W. F. Tjallingii教授分別在鄭州(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和杭州(浙江省農(nóng)科院植保及微生物研究所)舉行了*和第二屆全國EPG培訓班和研討會,由W. F. Tjallingii主講,我負責組織和翻譯。2012年在河南農(nóng)大舉辦了第三屆全國EPG培訓班和研討會,我借準備培訓材料的機會,對EPG的技術原理、試驗設計、應用技巧、數(shù)據(jù)分析等方面,進行了一次系統(tǒng)的梳理,以提綱的形式作為培訓教材,來自全國各地80多名學員在培訓過程中提出了許多應用中遇到的問題。這些年經(jīng)常收到不同單位的研究生提出的EPG使用中的疑惑、儀器操作方面的細節(jié)或者波形辨識技巧等。我在幫大家解決問題的同時,就在思考在培訓教材的基礎上出版一本EPG實驗指導書。同時我在為許多雜志審稿時,發(fā)現(xiàn)不少稿件涉及EPG試驗及結果分析的內容,在波形識別、名詞理解、指標選擇、結果闡釋中存在一些誤區(qū)。因此,出版一本EPG理論和試驗方面的中文參考書就顯得十分必要。在此背景下,我邀請了國內使用EPG技術較多的專家和研究生參與編寫了《昆蟲刺吸電位技術及其應用》一書,參與編寫本書的均是對EPG應用有豐富經(jīng)驗的專家、中青年學術骨干,或者有一定使用經(jīng)驗的研究生。這應該是我國*本EPG理論和實驗方面的中文參考書,是作者多年應用體會的總結和參編者多方面應用的成果,可以說,本書既是一本實驗指導書,也是我國EPG應用的全面展示,期望能夠為EPG技術在我國的進一步應用,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同時希望使用本儀器的同行加強合作,使EPG技術在科研中真正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本書在籌劃和撰寫過程中,得到了本書作者(見本書“本書參編人員簡介”)的積極響應。薛堃博士對“原理篇”、羅嵐女士和黃芳博士對“實驗篇”、王滿囷教授和湯清波博士對“應用篇” 的各章節(jié)的書稿進行內容和格式方面的編輯;王滿囷教授對全書編輯后,*后由我對全書進行統(tǒng)稿。美國農(nóng)業(yè)部的Elaine A. Backus教授專門為本書撰寫“History, Principles, and Summary of Applications of Electropenetrography (EPG)”一章,其中介紹了我國學者不太熟悉的AC-EPG和AC-DC EPG的原理和應用。據(jù)Backus教授介紹,臺灣農(nóng)業(yè)研究院Tsien-tzung Shih和他的研究生Po-An Lin(林普安)將該章翻譯為中文,美籍臺灣學者C.J.Chen進行了校對。我通讀整個章節(jié)后發(fā)現(xiàn),臺灣學者的翻譯有些地方不太符合大陸的習慣,同時存在一些翻譯錯誤。因此,我委托薛堃博士對本章進行了重譯,我對譯文進行了校對。河南省科技廳特設立河南科技出版基金,用于資助優(yōu)秀科技著作出版,并組織專家對申報的書稿進行評審遴選,本書有幸被選中獲得資助出版。河南科技出版社編輯楊秀芳女士為本書出版傾注大量心血。本書撰寫、編輯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本書涉及昆蟲形態(tài)學、昆蟲行為學、昆蟲生理學、植物解剖學、植物病毒學、電生理學、計算機等相關知識,我和參編者在撰寫有關章節(jié)和編輯書稿的過程中,閱讀了大量文獻和書籍,自感專業(yè)知識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我們盡管付出了極大努力,但因限于專業(yè)水平和能力,還有很多理解不透的地方;而且本書各章節(jié)由多位學者或研究生撰寫,表述方面很難完全統(tǒng)一。因此,希望讀者在使用本書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問題,請溝通聯(lián)系,以便在重印或再版時更正。閆鳳鳴2015年7月23日于河南鄭州

圖書目錄

前言

*部分 原理篇

*章 History, Principles, and Summary of Applications of Electropenetrography (EPG)………Elaine A. Backus

刺探電位技術歷史、原理及應用概述(中文)………Elaine A. Backus(薛堃譯,閆鳳鳴校)

第二章 刺吸式昆蟲取食行為及傳毒機制………閆鳳鳴

第三章 刺吸電位技術原理………薛 堃

第四章 波形的生物學意義………湯清波

第二部分 實驗篇

第五章 刺吸電位技術基本操作與實驗技巧………羅 嵐

一、EPG系統(tǒng)的組成

二、EPG系統(tǒng)安裝與調試

三、電極制作

四、銀膠配制和使用

五、金絲選用和粘連昆蟲技巧

六、EPG記錄

七、實驗昆蟲的固定與負吸裝置的設計

八、法拉第籠的設計與制作

第六章 實驗設計、指標選擇及數(shù)據(jù)分析………羅 嵐,薛 堃,盧少華

一、EPG實驗設計的一般原則

二、EPG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

三、EPG實驗指標選擇

第七章 常用軟件使用指南………羅 嵐

一、EPG常用軟件介紹

二、stylet 軟件及其安裝

三、數(shù)據(jù)采集(Stylet d)

四、數(shù)據(jù)分析(Stylet a)

第八章 人工飼料上的EPG記錄………王雪麗,李靜靜,黃翠虹,羅嵐

一、昆蟲人工飼料

二、人工飼料上的EPG記錄

三、示例:煙粉虱在人工飼料囊上的EPG記錄

第九章 新波形的研究方法………黃 芳

一、組織切片的顯微觀察

二、液體食物法

三、DC-EPG和AC-EPG聯(lián)用

四、蜜露鐘

五、其他技術

第十章 EPG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羅嵐,閆鳳鳴

一、EPG常見問題及處理匯總(以Giga系列刺吸電位儀為例)

二、信號調節(jié)

三、噪音檢測和控制

第十一章 EPG系統(tǒng)改進及原創(chuàng)設計…潘建斌 吳莉莉 邢玉清 盧少華

本篇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應用篇

第十二章 棉蚜在轉基因抗蟲棉上的取食行為………薛 堃

第十三章 煙粉虱的取食行為研究………湯清波

第十四章 扶桑綿粉蚧取食行為的刺吸電位(EPG)研究………黃 芳

第十五章 刺吸電位技術中固定昆蟲的三種方法比較研究及其應用………陳法軍 江守林 萬貴鈞

第十六章 西花薊馬取食行為的刺吸電位(EPG)研究………郅軍銳 溫 娟

第十七章 Armet蛋白影響豌豆蚜取食行為的研究………羅 嵐

第十八章 小麥抗蚜性研究………苗 進

第十九章 褐飛虱在轉Bt基因水稻上的取食行為………孫 澤 王滿囷

第二十章 水稻對褐飛虱抗性機制研究………張振飛

第二十一章 利用EPG評價水稻品種對白背飛虱抗性的研究………孫 凱

第二十二章 木虱傳播黃龍病的機制………岑伊靜 楊成良 烏天宇 羅孝竹

第二十三章 應用EPG技術研究TYLCCNV與煙粉虱互作關系的行為機制………劉銀泉 李 杰 何文波 劉樹生

第二十四章 麥蚜在人工飼料上的取食波形研究…陳巨蓮 鄧青 范佳 孫京瑞

附錄

國內EPG儀器使用單位一覽

中英(拉)名詞(學名)索引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