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之作在中國詩史上源遠流長。東漢班固首以“詠史”標目,以詩敘史,開創(chuàng)體例;左思《詠史》八首以聯章組詩的形式開創(chuàng)一代新風。自此,詠史一體沾溉后人,創(chuàng)作蔚然成風。題材日漸多元,詩旨亦趨深入,“傳體”“論體”并行,純粹詠史趨向詠懷。入唐后,詠史詩逐漸大放異彩,于晚唐全面成熟,體例兼?zhèn)?,名家輩出。宋代詠史承晚唐余緒,求新求變,翻案出奇,終而自成一家。其后金元明清,詠史之風方興未艾,流緒所及,千又百年,魅力獨具。作為古典詩歌的體式之一,詠史詩屬于雅正文學范疇。但在傳播過程中,卻對宋元講史話本、元雜劇、明清歷史小說、明清傳奇等通俗文學創(chuàng)作以及蒙學教育均產生較大影響。其中詠史詩與歷史小說的關系尤其值得關注,二者雖分屬雅俗文學陣營,具有不同的文學特質,但互動頻繁,關系匪淺,二者之間廣泛而長久的互動已成為極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現象。雅正與通俗,吟詠與敘述,傳播與接受,竟成文學史上一大奇觀。如何總結其間不絕如縷的文化關系,即成為研究者面臨的問題。《詠史詩與歷史小說》即以詠史詩(以唐宋詠史詩為主)與歷史小說(以元明清歷史小說為主)為對象,探討二者在文化層面的雙向涵攝,以加深對雅俗文體關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