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史料典籍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 十六國北朝卷(第二版 上下冊)

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 十六國北朝卷(第二版 上下冊)

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 十六國北朝卷(第二版 上下冊)

定 價:¥220.00

作 者: 牟發(fā)松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歷史 三國魏晉南北朝史 中國史

ISBN: 9787309129687 出版時間: 2017-09-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十六國北朝卷牟發(fā)松 毋有江 魏俊杰 著 本卷從社會政治進程與政區(qū)演變關系的角度切入,依據(jù)相關正史、別史、地理總志、文集、墓志、考古發(fā)掘成果等資料,結合前人研究成果,對十六國北朝行政區(qū)劃的演變過程進行了詳盡考證和系統(tǒng)重建。內容既包括諸政治實體州郡縣的設置與變動歷程,也包括領民酋長、護軍、軍鎮(zhèn)、行臺等帶有特殊政治意涵的政區(qū)置廢情況,展示了這些特殊政區(qū)與州郡縣制度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 全卷共分三編,在考證政區(qū)設置過程的基礎上,對其變化趨勢及特點亦做出歸納總結。 上編以淝水之戰(zhàn)(383年)為界分前后兩個時段,對十六國時期諸政治實體的疆域變動,行政區(qū)劃的設置、分布及其沿革情況進行系統(tǒng)闡述,從行政區(qū)劃演變的角度展示了十六國時期社會政治進程的圖景。 中編為北魏疆域與行政區(qū)劃的演變與設置,以北魏末年為基準考證了州郡縣政區(qū)的沿革,反映了北魏與十六國、北朝這兩個時代在政區(qū)設置上承前啟后的歷史關聯(lián)。 下編敘述東魏北齊、西魏北周的疆域變動,行政區(qū)劃的設置、分布及其沿革,以《魏書?地形志》和《隋書?地理志》為參照,對東魏北齊、西魏北周的州郡縣置廢情況予以詳盡考證。附編對十六國諸政治實體治下的領民酋長、護軍、軍鎮(zhèn),以及北朝時期的特殊行政建置——行臺,做了詳細的研究,從另一個側面表達了本卷作者對這一時期行政區(qū)劃演變過程的理解與把握。 本卷附有多幅圖表,以更直觀地展示十六國、北朝政區(qū)設置的概貌,以及政區(qū)演變的特點與變化趨勢。

作者簡介

  牟發(fā)松,男,1954年4月出身于湖北省江陵縣。197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考入武漢大學歷史系讀本科(翌年3月入學),1981年7月提前畢業(yè),留校任助教。1982年3月至1988年1月于同校攻讀并如期取得碩士、博士學位。1988年至1993年,先后在武漢大學歷史系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95年擔任博士生導師,兼任武漢大學三至九世紀研究所副所長、武漢大學教育工會副主席、教代會主席團成員。2002年12月調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2001年起任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毋有江,1972年生,河南博愛人。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畢業(yè),現(xiàn)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秦漢魏晉南北朝史與歷史政治地理的研究,曾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國學研究》、《人文雜志》、《中國中古史集刊》等刊物上發(fā)表多篇論文。其中《天興元年徙民與北魏初年的行政區(qū)劃》一文獲譚其驤禹貢基金會第四屆優(yōu)秀青年歷史地理論著一等獎。魏俊杰,1982年生,安徽太和人。先后問學于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現(xiàn)為衢州學院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歷史地理和歷史文獻的研究。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在《歷史地理》、《中國地理地理論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等刊物發(fā)表論文20余篇,參編《衢州文獻集成》(200冊),出版專著《衢州文獻集成提要》。

圖書目錄

暫缺《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 十六國北朝卷(第二版 上下冊)》目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