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一帶一路”倡議
美國智庫觀點摘要/3
沿著馬可·波羅的足跡/3
在邊界上走得更遠:建設北美基礎設施的動力/5
亭可馬里磋商/6
2016年中國對拉美及加勒比地區(qū)的資助/8
2017年,習主席的專屬年份/10
俄羅斯與印度正在靠近金磚國家及全球治理/12
美、日、中在東南亞的共同之處/14
加拿大智庫觀點摘要/17
一個向太空發(fā)展的世界/17
英國智庫觀點摘要/19
英國查塔姆研究所高興地宣布科奇集團對土耳其項目的支持/19
中國-澳大利亞經濟合作與“一帶一路”倡議/20
“一帶一路”倡議與中歐關系重組/25
特朗普貿易政策的改變?yōu)橹袊蜌W洲的貿易平衡提供了機會/34
歐盟、歐亞經濟聯(lián)盟和“一帶一路”倡議,它們能一起發(fā)揮作用嗎?/35
中國為進入國際法新領域鋪平道路/43
法國智庫觀點摘要/45
中國之路:進入西巴爾干地區(qū)/45
敘利亞戰(zhàn)爭正在改變亞洲地區(qū)的力量平衡/48
比利時智庫觀點摘要/51
資助“一帶一路”倡議/51
俄羅斯智庫觀點摘要/53
后蘇聯(lián)時代的俄羅斯政治議程/53
澳大利亞智庫觀點摘要/55
經濟外交簡報:泰國復蘇計劃,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首席執(zhí)行官/55
斯里蘭卡:小國回應多極亞洲/57
了解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58
唐納德·特朗普與新杰克遜人/63
李克強認為高速列車是中國區(qū)域推動計劃的一部分/65
新加坡智庫觀點摘要/67
中國-南亞關系目前的發(fā)展趨勢/67
印度尼西亞精英如何看待印度尼西亞與中國的關系/69
等待謝赫·哈西娜:收益、交易和期望/71
新加坡政策研究院企業(yè)聯(lián)盟午餐對話:未來經濟委員會報告/73
德國智庫觀點摘要/75
“一帶一路”沿線的能源投資規(guī)則/75
中國大舉進入中歐、東歐和東南歐/77
重新構建歐洲能源安全/80
意大利智庫觀點摘要/86
東亞地緣政治動力學與地區(qū)主義/86
瑞典智庫觀點摘要/88
緩解中國的“馬六甲困境”/88
中俄關系和區(qū)域動態(tài)/91
印度智庫觀點摘要/103
亞洲世紀的世界辯論/103
“印度洋-太平洋”概念:回顧與展望/107
通往湄公河之路:印度-緬甸-泰國三邊高速公路項目/109
中國、東盟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東南亞的視角/116
中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印度的戰(zhàn)略觀點/118
克什米爾的“軟邊界”和中巴經濟走廊/124
阿富汗三邊工作組:一個錯誤正在醞釀?/127
全球經濟中的中俄“協(xié)議”/128
新德里的中巴經濟走廊難題/131
尼泊爾:新地緣政治熱點/133
印度尼西亞智庫觀點摘要/134
柬埔寨的外商直接投資、服務自由化與物流發(fā)展/134
巴基斯坦智庫觀點摘要/135
從經濟合作組織峰會中吸取的教訓/135
中巴經濟走廊:巴基斯坦和該地區(qū)的宏觀和微觀經濟紅利/136
南非智庫觀點摘要/139
實況報道:中非關系/139
“一帶一路”倡議:第一章/141
捷克智庫觀點摘要/144
印度:從包圍到侵占/144
第二部分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
美國智庫觀點摘要/149
日本領導貿易的機會/149
澳中關系如何發(fā)展?/150
印度貿易政策困境與國內改革的作用/151
美日經濟關系下一步是什么?/153
特朗普對H-1B簽證的攻擊:對亞洲的福利?/155
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的戰(zhàn)略后果/157
加拿大智庫觀點摘要/159
加拿大對中國應實施何種經濟計劃?/159
特魯多政府考慮與其他11個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成員國建立“意愿聯(lián)盟”/162
亞太地區(qū)加拿大-澳大利亞安全合作的戰(zhàn)略重點:彼得·萊頓對內部政策的看法/164
英國智庫觀點摘要/166
中國和世貿組織:美國的不可預測性如何損害15年以來取得的成就?/166
法國智庫觀點摘要/168
世界貿易和特朗普/168
俄羅斯智庫觀點摘要/169
2016年——保守現(xiàn)實主義的勝利/169
澳大利亞智庫觀點摘要/171
預測澳大利亞外交政策的未來/171
澳大利亞面臨被區(qū)域貿易孤立的風險/173
東盟成立后的東南亞/175
尋求權衡:優(yōu)先考慮對外交往目標/183
經濟外交簡報:亞洲基礎設施、印尼的貿易和特朗普的管理/184
美國的政策轉變?yōu)榭缣窖蠡锇殛P系協(xié)定帶來了有利可圖的“真空”/187
我們能從李克強的澳大利亞之行得出何種結論/190
李克強訪澳:“兩國關系發(fā)展無所畏懼”/192
新加坡智庫觀點摘要/194
張明武評論“越南、特朗普總統(tǒng)和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194
中國2016年糟糕的貿易績效,以及2017年面臨的更多困難/196
東亞貿易外交的未來/197
區(qū)域和平、穩(wěn)定與繁榮的長久合作伙伴關系/203
貿易一體化的前進方向,解決東盟國家貧困問題/205
脫離全球化的情緒給東盟經濟帶來風險/207
日本智庫觀點摘要/209
構建大型區(qū)域貿易協(xié)定/209
增加的保護主義和日本的貿易政策/211
瑞士智庫觀點摘要/213
當今全球貿易處在何種狀況?我們從2017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了解到的8件事/213
印度智庫觀點摘要/214
半月評論與分析:東盟、印度洋-太平洋、東亞、日本和中國/214
全球化在逆轉嗎?/217
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日本的機遇和選擇/218
在亞洲工作的未來/220
中國在南亞更多的行動:更大一體化的前景/222
印度和日本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qū)的利益融合/224
NidhiBaraiya提問:美國不贊成印度成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225
印度尼西亞智庫觀點摘要/227
貿易保護主義在西方盛行:全球化的鐘擺在擺向東方嗎?/227
斯里蘭卡智庫觀點摘要/229
斯里蘭卡和全球新秩序中的亞洲樞紐/229
越南智庫觀點摘要/231
2017年越南/日本新興調研人員論壇“加強越南-日本工業(yè)合作,切實落實區(qū)域全面經濟
合作伙伴關系協(xié)定”/231
第三部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美國智庫觀點摘要/237
開拓進?。褐袊摹靶陆z綢之路”/237
特朗普的全球基礎設施機遇/239
不要簡化中美關系/241
基礎設施的地緣政治:東盟面臨的中國挑戰(zhàn)/243
英語語言的熟練程度與發(fā)展/245
杜特爾特稱,東盟可能為達成共識而放棄影響力/246
中國經濟外交的地緣政治影響/247
中國領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批準香港及其他12國成為新成員/248
英國智庫觀點摘要/250
特朗普、習近平與后西方世界/250
比利時智庫觀點摘要/252
戰(zhàn)略挑戰(zhàn)或經濟效益?解讀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流動/252
澳大利亞智庫觀點摘要/254
為什么亞洲仍然需要開發(fā)銀行/254
太平洋島國與澳大利亞在碳排放上的沖突/257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否仍然“精簡、廉潔和綠色”?/260
經濟外交簡報:中國的影響力,基礎設施競賽以及取得的出口成就/263
新加坡智庫觀點摘要/265
中印戰(zhàn)略對話:探索合作潛力/265
日本智庫觀點摘要/268
如何管理東亞地緣政治的不穩(wěn)定性/268
德國智庫觀點摘要/270
絲綢之路經濟帶/270
瑞士智庫觀點摘要/272
任期中期及以后的習近平/272
意大利智庫觀點摘要/274
特朗普和中國間的不一致可能會導致怎樣的后果/274
印度智庫觀點摘要/276
印度需闡明其管理世界事務的原則/276
大國力量:亞洲的能源復雜性/278
印度與世界:莫迪時代的外交政策/280
亞投行紀事:中國基礎設施投資背后的雄心壯志/282
以色列智庫觀點摘要/287
以色列和中國:走向創(chuàng)新全面伙伴關系/287
孟加拉國智庫觀點摘要/289
論孟加拉國的緊急突發(fā)情況/289
后記/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