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一、 隱者的著述
二、王夫之著作的刊行
三、《讀通鑒論》刊行后的反響和評價
四、《讀通鑒論》的總體特點
第二章
德論
一、德與政
二、德與仁
三、德與威
四、德與功
五、德及其他
六、徳與孝道
第三章
天下財富論
一、財富的衣本基礎
二、財富與財政
三、財富必利于民
四、其他若干間題
第四章
民本論
一、“民為貴”的政治含義
二、輕徭薄賦就是民生
第五章
法論
一、法的兩重性
二、法的作用在“定民志”
三、任法與任人
四、法的疏密緩急與寬嚴
五、法貴簡
第六章
政治論
—、諍諫論
二、人才論
三、夷狄論
第七章
君主論
一、既合天道更須人道
二、皇位的承繼
三、君之道
四、馭臣有道
五、母后臨朝
第八章
宰相論
一、宰相是什么
二、君相關系
三、將相關系
四、宰相的標范
五、宰相層的整風
第九章
將領論
一、將道
二、將將之道
三、兵略
第十章
三國人物論
一、曹操
二、劉備
三、誦葛亮
四、司馬懿
第十一章
唐史論
一、唐得天下,名正義順
二、唐世治亂
三、君臣評論
四、兩項擊要制度
第十二章
歷史比較論
一、天下大為之比較
二、國策制度之比較
三、歷史事件之比較
四、歷史人物之比較
五、比較的方法
第十三章
批判論
一、政治批判
二、思想批判
三、學術批評
四、人物批判
第十四章
史學論
一、理勢合一的進步觀點
二、歷史的主要功能
三、史不可盡信
四、秉筆直書的考察
五、司馬遷與班固之書
六、以詩證史開先河
七、王夫之論史的幾大特點
第十五章
睿智論
一、思想的穿透
二、名實論
三、哲與思
四、論學
第十六章
余論
一、正統(tǒng)之說
二、為官論
三、邊防論
四、論慎終厚葬
五、司馬光論
主要參考書目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