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美國現(xiàn)代詩學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碰撞的絕好范本。葉維廉先生被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奠基人樂黛云教授贊為“在中國道家美學、古典詩學、比較文學、中西比較詩學方面做出了至今無人企及的貢獻”,被美國當代詩人羅登堡稱為“美國現(xiàn)代主義與中國詩藝傳統(tǒng)的匯通者”。 中英雙語版本全收錄,方便讀者看到作者用英文寫作中國傳統(tǒng)詩學的措辭、蕞初的研究思路,以及后來轉譯成中文的變化與發(fā)展脈絡。 贈送龐德所收藏的瀟湘八景圖高清掃描冊頁,使讀者能夠以龐德視角來審視傳統(tǒng)中國美學,體會畫與詩的融合。 龐德,美國詩壇巨匠,在探索詩歌的多種美學策略和試驗的過程中,竟然采取瀟湘八景的題畫詩,作為他其中zui重要美學思想的歸向之一。這個事實相當引人入勝,尤其是對中國讀者。葉維廉先生在1966年普林斯頓大學攻讀比較文學博士時亦為此深深吸引,由此開啟了龐德研究之途,以及關于瀟湘八景的尋索。 本書鞭辟入里剖析美國現(xiàn)代主義詩人龐德受到中國詩、中國畫、中國文字結構的激發(fā),并進一步探討龐德與中國道家思域之合與分:在美學上,龐德渴望類似道家所打開的語言策略,但政治上,龐德卻與道家思想有重大的分歧。作者強調,龐德被瀟湘八景的畫作本身所吸引,極欲將它們作為畫特有的、訴諸視覺的感染魅力應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去喚起的一種超乎“敘”“說”的感受,也就是帶著看畫所得的感受去進行詩的營造??梢哉f,龐德在語法翻新和入籍中國語法的過程中,已經進入了道家去框后的美學策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