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文官招錄制度:理解印度現(xiàn)代性的一把鑰匙
第二節(jié) 文獻回顧與研究視角的遷移
第三節(jié) 研究主旨及研究方法
第四節(jié) 幾項說明
第二章 印度殖民地行政體制的構建
第一節(jié) 印度文官制度中的英國因素
第二節(jié) 康華利體制在孟加拉的確立
第三節(jié) 對康華利體制的修正
第四節(jié) 殖民地官僚國家的建立
第三章 改革年代:考錄制的確立和實施
第一節(jié) 印度文官考錄制的確立
第二節(jié) 印度文官考錄制的實施及影響
第三節(jié) 為印度人打開一條小小縫隙?
第四章 印度文官舉薦招錄和早期印度人化
第一節(jié) 舉薦招錄的延續(xù)和擴展
第二節(jié) 文官印度人化政策:舉薦替代考試
第三節(jié) 殖民地文官印度人化政策的實施
第五章 文官印度人化加速與職位保留制
第一節(jié) 一戰(zhàn)前后印度文官招錄環(huán)境的變化
第二節(jié) 文官印度人化加速和保留制實施
第三節(jié) 二戰(zhàn)中及戰(zhàn)后的文官招錄
第四節(jié) 印度文官招錄制度的延續(xù)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jié) 萬變不離其宗
第二節(jié) 制度變化背后的歷史合力
第三節(jié) 官僚政治的若干問題:印度經驗
附錄1 Covenant of the Writers Signed in 1765
附錄2 Copy of The Covenant Executed by Members of the Covenanted Civil Service
主要參考資料
后記
圖表目錄
表1 1858~1897年ICS新招人員父輩的職業(yè)109
表2 1893~1894年來自英國公學教育背景的考生113
表3 1855~1896年英國各大學畢業(yè)生在印度文官機構職員招募中的比例114
表4 1855~1891年歐洲人和印度人通過考試招錄進入合約制文官機構的情況119
表5 1852年在文官機構內任職的印度人的工資情況127
表6 1851年和1857年非合約制文官構成128
表7 轉移給省級文官機構的表列職位(Scheduled Offices)157
表8 1892~1913年歐洲人和印度人通過考試招錄進入印度文官機構的情況164
表9 1920年12月~1922年5月的退休人數(shù)181
表10 20世紀前20年印度人在文官招錄中所占比例187
表11 1922年7月1日印度文官機構中的歐洲人和印度人數(shù)量構成190
表12 在印度舉行的競爭考試報考和到場人數(shù)192
表13 1922年在中央秘書處中任職人員的族群比例201
表14 1925~1943年各族群招錄進入印度文官機構的情況203
表15 1947年1月印度文官的族群構成(90名表列職位持有者排除在外)204
表16 1929年后各省英國人和印度人在印度文官機構內官員數(shù)量及服務年限205
表17 1914~1936年印度文官招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7
表18 1941~1942年印度文官機構中的歐洲人和印度人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