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259.80
作 者: | 李幼蒸 |
出版社: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300253718 | 出版時間: | 2018-03-01 | 包裝: | |
開本: | 頁數(shù): | 字數(shù): |
第一部分 導論:《論語》研究背景概述
一、《論語》與仁學產(chǎn)生的歷史環(huán)境
1.傳統(tǒng)思想與現(xiàn)代理解間的語言溝通問題
2.古代道德意識的產(chǎn)生
3.仁學思想的劃時代出現(xiàn)
4.仁學、法家、儒家、儒教
5.《論語》與仁學
二、《論語》與仁學倫理學的構成特點
1.原始仁學之構成及性質(zhì)
?。?)基本價值學原則及主體意志力確立
?。?)仁學倫理信仰體系及其實踐方法
2.《論語》指令句的文本呈現(xiàn)方式
3.仁學精神在文化學術史上的功能及表現(xiàn)
?。?)《論語》的儒學讀解和仁學讀解
?。?)仁學作為非宗教性的倫理信仰學
?。?)仁學的萌發(fā)、形成以及發(fā)揮作用的諸歷史階段
4.仁學精神及其歷史延存的儒教環(huán)境
5.《論語》“作者”之身份及其“寫作”過程
6.《論語》中常見的重要語詞釋義綜述
三、《論語》與仁學倫理學
1.仁學倫理學簡述
2.仁學之“學”的雙功能:認知與信仰
3.仁學實踐論的雙朝向性:向善與對惡
4.仁學內(nèi)實踐(三達德關系的結構)與其對象分階
四、儒教歷史上的仁學
1. 儒教與仁學的互動關系
2.儒學與仁學在歷史現(xiàn)實中的“生存混同”與在文化學術上
的“功能分離”
五、歷史現(xiàn)實環(huán)境與仁學精神實踐
六、古典仁學與新仁學:回顧與展望
1.原始仁學的永恒歷史存在及其新時代的學術外實踐
?。?)原始仁學作為永恒確立的“內(nèi)實踐”
?。?)儒學作為權勢意識形態(tài)與仁學作為純粹倫理思想
2.新仁學實踐的時代困境
?。?)仁學倫理學的新反思與新仁學實踐
?。?)新仁學的理性主義大方向與人本主義倫理信仰學
3.新仁學前景之展望
?。?)新仁學與現(xiàn)代學術
(2)人類歷史的平行進程:物質(zhì)與精神
第二部分《論語》章句解釋及時代意義闡釋(上)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第三部分《論語》章句解釋及時代意義闡釋(下)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xiāng)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wèi)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附錄1《論語》《孟子》語錄
附錄2《論語》文本考證研究資料摘選
部分參考資料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