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保衛(wèi)文明:革命時代中的亞當·斯密
一、革命與時代
二、革命與學問
三、革命與“國家的智慧”
導論 亞當·斯密的“政治哲學”
一、“原富”三味:經濟、國家、文明
二、反思啟蒙的意義:商業(yè)社會的政治命題
三、亞當·斯密政治理論的闡釋史
四、亞當·斯密的啟蒙
部分 “社會”的自然邏輯:道德與法的本原
章 道德哲學的“人性論”邏輯與“社會”的發(fā)現
一、“自然法”的變局與“人性論”邏輯
二、道德哲學的實驗方法
三、亞當·斯密的人性論:從人的法庭到神的法庭
四、神正論與社會:上帝何為?
第二章 “社會”與啟蒙:斯密論“合宜”與“同情”
一、道德哲學的“古今之爭”
二、啟蒙方案與道德哲學的結構
三、“合宜”的概念及其哲學意涵
四、“同情”的概念及其哲學意涵
五、“社會”的哲學與秩序
第三章 從社會到“自然社會”:論“無偏旁觀者”
一、情感的道德視野
二、現實社會的沖突與腐敗
三、命運統治下的世界
四、“無偏旁觀者”與自然社會
五、“自然”與“正義的法律”
第四章 社會秩序的“護衛(wèi)者”:論“正義”與“自然法理學”
一、從“倫理學”到“政治學引論”
二、正義作為道德德性和政治德性
三、自然法理學的世俗基礎
四、“自然法”與法律的歷史沿革
五、“正義的法律”與“政策的法律”
第二部分 “社會"的歷史邏輯:政府與商業(yè)正義
第五章 文明社會的起源:社會的自然史
一、自然與歷史的重奏
二、自然法理學與政府
三、“社會契約論”批判
四、社會的歷史邏輯與政府原則
五、文明社會的起源
六、“歷史”的自然邏輯
第六章 商業(yè)社會的“正義”與“富強”(Ⅰ):政治經濟學的視野
一、分配正義與“平等的悖論”
二、分配正義與財富的秘密
三、發(fā)現“無形之手”:價格中的自然秩序
四、財富的性質與“勞動”的自然秩序
五、“富強”的問題:財富與權力
六、何種政治經濟學視野?
第七章 商業(yè)社會的“正義”與“富強”(Ⅱ):批判的政治經濟學
一、“論政治經濟學”的序論
二、“重商主義”批判
三、“重農主義”批判
四、自然自由體系的回歸
第三部分 社會與文明:自然與歷史的合題
第八章 商業(yè)社會與現代文明的精神
一、盧梭論財產與不平等
二、亞當·斯密論文明與野蠻
三、勞動分工與財富的分配:正義的財產權
四、社會與財產權的自然史
五、不平等的“神正論”
六、文明的精神
第九章 保衛(wèi)社會:亞當·斯密國家學說要義
一、梭倫的智慧:“立法者”何為?
二、“無形之手”與“有形之手”的德性
三、政府與國家的義務
四、社會的發(fā)現與國家的治理化
結語:亞當·斯密的遺產
參考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