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服制度(亦稱“服制”)是中國古代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也是中國古代法律制度中具有特色的一項制度。服制作為中國傳統禮制中喪禮的重要內容,從《晉律》確立“準五服以制罪”原則開始正式入律并不斷法律化。到唐律“一準乎禮”,服制已完全入律,并一直影響到清末。清代既是中國古代服制立法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國古代服制向近代轉型并*終在法律中被廢除的階段,是中國傳統法律近代化的重要標志?!斗埔曇跋碌那宕伞芬苑茷橐暯?,采用法律社會史、案例分析法、文化人類學、民俗學等研究方法,探討服制在清代的發(fā)展演變及其對刑事法、民事法、行政法、司法審判制度和民間社會的影響。服制對清代法律和社會的全面影響,反映了中國古代法律維護宗法家族制度、引禮入法、禮法結合的不斷強化,是中國古代法律儒家化和倫理化的重要途徑和表現,也是中華法系區(qū)別于其他法系的鮮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