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琳,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講師。 科研:《中傳統(tǒng)服裝寬松廓型的當代發(fā)展研究》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博士啟動基金 縱向項目 《當代服裝設計中非常態(tài)服裝結構研究》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青年教師科研項目 縱向項目 教學:《服裝結構與工藝(三)女襯衫結構與工藝》 《職業(yè)裝專項設計與制作》 《服裝部件制作工藝》 設計:話劇《微星山,在哪里?》 服裝設計與制作 演出單位:上戲劇院 話劇《達人》服裝設計與制作 演出單位:上戲黑匣子 話劇《成仁游戲》服裝設計與制作 演出單位:1933老廠房 話劇《強巴的蘋果》服裝設計與制作 演出單位:上戲 端鈞劇場 昆曲《牡丹亭》服裝設計與制作 演出單位:三山會館 論文: 《尚武遺風的清代服飾漢化流變》2011年1月發(fā)表于《藝苑》 《傳承與改良——解析三山會館版的服裝造型》2011年6月發(fā)表于《大舞臺》 《淺析電影的服裝造型》2012年11月發(fā)表于《電影文學》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minimalist style in fashion》2013年7月發(fā)表于 《上海紡織科技(增刊)》 專業(yè)背景簡介: 本人一直致力于服裝設計理論的實踐應用研究。服裝設計受制于人體、環(huán)境與時代。不同時代、地域的服裝具有自己獨特的服裝語匯體系,這種后天環(huán)境的習成賦予風格各異的服裝表達方式。本人在意大利馬蘭歐尼服裝學院碩士求學期間,結合服裝款式專業(yè)特點,對研究、比較中外服裝的設計規(guī)律、結構特點、穿著方式、制作方法、裝飾手段等方面積累了的前期理論基礎。 通過上海戲劇學院攻讀博士期間獨特的設計平臺,加深了前期的服裝設計理論研究,設計作品以獨特的舞臺時代變遷展示。并將相關設計探索進行理論整合,撰寫相關學術論文多篇。 2012年職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服裝學院服裝設計與工程教研室專業(yè)教師,在專業(yè)課程的教授過程中深感到服裝與人體關系的多樣與不定性。研究方向側重于服裝與人體多樣性的呈現(xiàn)。通過對服裝的功能與形態(tài)的解析,拓展新的設計觀念與對服裝的發(fā)展,探索非固定結構的服裝設計流派與實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