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外來思想不斷涌入,國家弱而商業(yè)盛,胡雪巖、喬致庸、盛宣懷等一批晚清巨商強勢登陸歷史舞臺,然而在眾多的商人之中,卻沒有一人可與他相比,他被李鴻章譽為是清廷的國庫,被老百姓稱為錢王,被《時代周刊》列為19世紀末全球第四大富豪,他就是中國歷史上*一位一品紅頂商人——王熾。他用一根扁擔挑著貨物販賣做起,而后在亂世中組織馬幫,在中國古老的茶馬古道上,用他的機智和勇敢,于川滇之間闖出了一片天地。在對待政商關系上他堅持“官之所求,商無所退”的法則,在生意場中他又秉承“人棄我取,人取我予”的理念,雖逢亂世,卻如魚得水,涉足各行各業(yè),吃遍政商兩界。終成一代“錢王”。第三部結尾,李曉茹跳入沱江生死未卜。江油關內,王熾一行同義軍斗智斗勇。戰(zhàn)后,王熾獲得代辦四川鹽運的特權,并將票號業(yè)務搞得如火如荼,成為西南富商。中法之戰(zhàn)前后,英國欲掌控西南地區(qū)的經濟,從而建立東南亞商貿圈,而法國則試圖控制云南礦業(yè)。面對來勢洶洶、勢在必得的洋人,王熾又會采取什么措施保護民族工業(yè)?《大清錢王4:資本大博弈》,看“錢王”王熾如何同洋人進行資本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