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關于公地權屬權利治理的指南旨在支持國家、社區(qū)組織、民間社會組織、私營部門及其他相關行動方,采取積極措施,落實《國家糧食安全范圍內土地、漁業(yè)及森林權屬負責任治理自愿準則》。其目標是實現(xiàn)對公地權屬權利以及基于社區(qū)治理結構的法律認可和保護。公地權屬權利至關重要世界范圍內數(shù)以百萬計的人口依賴作為公地集體使用的土地、漁場及森林等自然資源為生。公地對文化身份及人民福祉至關重要,對于包括農民、漁民、牧民、無地者及邊緣化和脆弱群體在內的土著人民及當?shù)厣鐓^(qū)而言,它是食物和收入的來源,是重要的安全網,事關人權。公地擁有多重、靈活的權屬權利類型,這些權利可能由不同權利持有者長期或臨時持有。它的邊界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是流動的,可能會由社區(qū)定期重新商定、修改、廢除及達成一致。如果加以集體治理,公地是完全可行的。保障公地權屬權利可以激勵人們以環(huán)境可持續(xù)的方式對自然資源加以利用,并對資源系統(tǒng)的生產力進行負責任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