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是我國極重要的古典文獻,塑造了中國人的精神,奠定了中國人看待世界與為人處世的哲學基礎。宋元以后,是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在古代有極大的影響?!墩撜Z》由孔子門人輯錄,主要記載了孔子與弟子及再傳弟子的言行,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與教育原則,其突出的思想是以德治國,實行仁政,推崇仁與孝,主張推己及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睹献印窞槊献蛹捌涞茏尤f章、公孫丑等著,發(fā)揮了孔子的仁政思想,提倡以德服人及“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以民為先、保障人民權利、為民制產的民本思想,主張人性本善,要培養(yǎng)人的禮義廉恥四端,加強人格修養(yǎng),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發(fā)揚大丈夫的浩然之氣?!睹献印芬粫Z言曉暢,平實精煉,也是我國杰出的文學名著,對我國文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洞髮W》相傳為曾子所作,提出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三綱領和“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強調修己治人,治國平天下,是溝通內圣外王的基礎,提出了中國人進修的次第?!吨杏埂穫鳛榭鬃訉O子子思所著,提出了“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盡性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中正平和,做人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本書《論語》《孟子》由楊逢彬譯注,《大學》《中庸》由歐陽禎人譯注。楊逢彬傳承了楊樹達、楊伯峻先生的樸學傳統(tǒng),又結合現(xiàn)代語言學的成果,對《論語》、《孟子》的研究與譯注已超越了前賢。歐陽禎人長期給武漢大學本科生、研究生講讀《大學》、《中庸》,有《大學》《中庸》有深刻的領會與深入的研究。本譯注語言通俗流暢,內容精準扎實,是極好的《四書》之門之選,讀者通讀本書,可以深切領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宗旨,在生活與工作中,完善自我,創(chuàng)造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