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藝術理論生活美學與當代藝術

生活美學與當代藝術

生活美學與當代藝術

定 價:¥80.00

作 者: 劉悅笛
出版社: 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藝術學文庫-藝術學理論文叢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19034344 出版時間: 2018-08-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走向文明中國的“生活美學”,亟需返本而開新,那就要復興生活美學的“中國文明”,同時要發(fā)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當代藝術。生活美學,就是一種關乎“審美生活”的存在之學,也是追問“美好生活”的幸福之學。中國人的美學,自本生根地就是一種生活美學,這個傳統(tǒng)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延續(xù)至今。此種原生態(tài)的生活美學傳統(tǒng),形成了中國人獨有的一種“憂樂圓融”的生活藝術?!渡蠲缹W與當代藝術/藝術學理論文叢·中國藝術學文庫》立足全球與中國視角,充分闡發(fā)了作者自己關于“新的中國性”藝術、美學“中國化”、“世界藝術史”“亞洲現(xiàn)代性”“當代中國性”等問題的哲學思考。與此同時,通過對話與評點國內(nèi)外美學家和對影視、舞蹈、設計等門類藝術進行批評,深入并具體地展開了關于藝術新拓展、藝術終結、藝術技術化等熱點理論的探討。這些思考與探討共同建構了作者所倡導的“生活美學”的走向全球與回歸本土的學理體系。

作者簡介

暫缺《生活美學與當代藝術》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引言 在開放與“中國性”之間
第一輯 生活美學:中國與全球
重建中國化的“生活美學”
生活美學:全球美學新路標
生活美學:是什么?不是什么?
生活美學與當代中國藝術史
廣義與狹義的西方生活美學
西方生活美學專著五種
走向生活美學的“生活美育”
以“生活美育”建成觀賞文明
審美生活:文明素養(yǎng)?文化人權?
從“藝術終結”到“生活美學”
第二輯 中國藝術觀:當代性轉換
走向“新的中國性”藝術觀
建構“新的中國性”美術觀
生活美學:建樹中國美術觀的切近之途
當代需要何種“中國性視覺理論”
過去需“西體中用”,現(xiàn)在要“中體西用”
走向生活美學的“新的中國性”藝術
以“生活美學”革新當代藝術觀
第三輯 美學與藝術:中國化歷程
何謂美學“中國化”
走上美學研究的“中國化”之路
融人“全球?qū)υ捴髁x”的中國美學
“美學譯文叢書”的復出
“分析美學”在中國
“哲學”與“美學”的漢語創(chuàng)生.
“美術”與“藝術”的漢語源流考
從中國“美學”到“中國”美學
比較美學、跨文化和文化間美學
當代全球美學的“文化間性”轉向
在文化間架橋的當代美學
藝術學:舶來品,還是本土貨?
第四輯 知人論世:對話美學家
當今藝術理論的“哲學化”——與丹托的對話之一
丹托的姍姍來遲號晗逢其時
素描李澤厚
從“人化”啟蒙到“情本”立命——如何盤點李澤厚哲學?
新版《朱光潛全集》的真正分量
細讀朱光潛中英文手稿印象
宗白華所踐行的“生命風度”
蔡儀的自然美論與“自然全美”
王朝聞先生的“家”和“背影”
王朝聞藝術批評的“土方法”
追憶城市美學家佩措爾德
神林恒道的日本生活美學
第五輯 藝術終結:終結在何處
如何釋讀“藝術終結”?——與丹托的對話之二
終結之后的藝術當代狀態(tài)——與丹托的對話之三
藝術終結由誰先提出?——與卡特的對話之一
藝術終結向哪方發(fā)展?——與卡特的對話之二
藝術終結于何處?
藝術終結與現(xiàn)代性的終結
當代藝術理論的“死胡同”
親歷藝術終結的全球化語境
第六輯 世界藝術史:全球新視野
走向文化多元化的“世界藝術史”
西方藝術史:四種單線敘事模式
全球藝術格局:單向流動?多元互動?
誰來撰寫全球藝術史有合法性?
“亞洲現(xiàn)代性”:中日韓的比較與交鋒
東亞學術性何處尋:以韓國當代藝術為例
藝術的全球化:向左走?向右轉?
國際前衛(wèi)藝術的“關系主義美學”
第七輯 當代藝術:當代中國性
視覺藝術大師來華與中國藝術的嬗變
《當代中國藝術激進策略》出版
當代中國藝術的“書法性”表現(xiàn)
誰在“妖魔”化?妖魔“化”了誰?
建構“國家藝術體制”的新途
市場雙刃劍穿透當代藝術
中國藝術家的“身份嬗變”
庫奈里斯貧窮藝術的“中國性”呈現(xiàn)
解構抽象表現(xiàn)模式,建構“自然呈現(xiàn)主義”
“上水”“上墨”“上茶”之哲學
走向影像化的“上善若水”
不“雕”不“塑”,有“影”有“相”
數(shù)碼藝術的“新科技美學”之思
高科技能否“延展生命”?新媒體如何“恢復美感”?
從“生活美學”定位公共藝術
第八輯 門類藝術:影視、舞蹈與設計
電影媒介:從“現(xiàn)實”還是“世界”出發(fā)?
電影拍攝:不在場卻在存留世界
電影銀幕:遮蔽在場與框架結構
觀眾與演員:電影內(nèi)外的“人之要素”
電影也是“假裝的視覺游戲”
“非人工性”:再看電影與繪畫之分
巴贊的電影本體論:新舊與對錯
反思巴贊的“照相寫實主義”
本體問題轉換:電影的邊界在哪里?
作為“移動影像”的電影存在
作為“大眾藝術品”的電影播放
舊電視本體論:從技術到文化的規(guī)定
以技術本體為基:作為“移動影像”的電視
媒介融合的挑戰(zhàn):電視“模板”的數(shù)位化拓展
回歸到生活本體:趨向“生活美學”的電視
看電視的生活:在“電視世界”中來存留世界
設計:在審美自律與社會他律之間
當代“舞蹈理論”如何生長
大舞蹈與大美學的本土融合
“科學之美”與“美的真理”
結語 走向全球與回歸本土的“生活美學’’
一、“生活美學”的緣起與起源
二、“生活美學”的本土化建構
三、“生活美學”的全球化貢獻
四、“生活美學”的藝術與文化
五、“分析美學”的中國開拓者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