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68.00
作 者: | 鹿博 |
出版社: | 浙江大學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308171335 | 出版時間: | 2018-11-01 | 包裝: | |
開本: | 頁數(shù): | 字數(shù): |
導論
第一節(jié) 問題意識與研究動機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外研究成果述評
第三節(jié) 內(nèi)容安排與創(chuàng)新價值
上篇:“出”“處”自然,“善無常主”——羅汝芳的生平及其思想歷程考述
第一章 羅汝芳家世略考
第一節(jié) 世居南城,祖籍磁龜
第二節(jié) 毗鄰麻姑,“注精”從姑
第二章 羅汝芳成學背景:“善無常主”貴自得
第一節(jié) 家學影響:饒氏、前峰之引導
第二節(jié) 師承考述:“真師”與旁宗
第三節(jié) 悟道經(jīng)歷:從“良知實踐學”的發(fā)明到晚年白沙學的轉(zhuǎn)向
第三章 羅汝芳仕途起伏:“出”“處”之間成名士
第一節(jié) 仕途經(jīng)歷及施政理念
第二節(jié) 羅汝芳與朝堂重臣
一、與嚴嵩父子:踐履義道
二、與徐存齋:亦師亦友
三、與張居正:公私有因
第四章 羅汝芳交游經(jīng)歷:“泛愛容眾”處高朋
第一節(jié) 羅汝芳與中晚明學士群
一、羅汝芳與陽明直系弟子
二、羅汝芳與知交友朋
三、羅汝芳與弟子門人
第二節(jié) 羅汝芳與僧道羽仙
一、從私交到群體:羅汝芳佛界交游新探
二、從胡清虛到蕭云軒:羅氏父子道教因緣重考
三、關于羅汝芳近佛涉道的評價問題
第五章 “善習古道”:思想史角度的羅汝芳學術理念分析
第一節(jié) 羅汝芳對先秦儒學風范的標舉
第二節(jié) 羅汝芳于宋儒學術傳統(tǒng)的繼承
一、前論:陽明學與朱陸之爭、慈湖之判
二、羅汝芳于朱子學的看法
三、羅氏對象山思想的延伸
第三節(jié) 羅汝芳與明代儒學
一、羅汝芳與薛碹理學
二、羅汝芳與陽明心學
三、羅汝芳與泰州學脈
四、羅汝芳思想與白沙學的匯通
下篇:“默識性體”,“信己”“安?!薄_汝芳的哲學建構及現(xiàn)實意義
引言 “四方架構”與中晚明理學研究
第六章 解“心”建“性”:思辨哲學視域的羅氏形上學主張分析
第一節(jié) 羅汝芳的“心”學理念
一、“心”乃強立,何況“光景”?
二、“心”從“仁”生,不相對等
三、此“心”之用,“知”作主宰
四、羅氏論“心”與“物”“事”“情境
第二節(jié) 羅汝芳宗“性”主張
一、“性”本位的確立
二、“性”體與“天德
三、“性”與“心”“命”“情
四、羅汝芳宗“性”主張與其道德主義立場
第七章 “默識”化境:實踐哲學進路的羅汝芳工夫論研究
第一節(jié) 理論背景:中晚明王學的境界形態(tài)趨向
一、境界哲學研究的回顧與瞻望
二、本體實有形態(tài)的消極化呈現(xiàn)
三、境界工夫融攝三教實踐蘄向
第二節(jié) 哲思取徑:依托《中庸》,羅氏論“圣人易學
第三節(jié) 具體展開:羅汝芳境界工夫理論的三方面內(nèi)容
一、皈依天道,“默識”性體
二、“不思不慮”,“輕省”“直養(yǎng)
三、“當下”檢證,“因時”推進
第四節(jié) 關聯(lián)研究:羅汝芳的境界工夫與其存有論、宇宙觀
一、境界工夫論推導下的羅氏存有論
二、羅汝芳境界工夫論與其宗教宇宙觀
第五節(jié) 工夫論進路的“二溪”哲學比較研究
一、龍溪工夫論與陽明“八句之教
二、王龍溪工夫論的三方面內(nèi)容
三、王龍溪工夫論觀點及其本體論主張
四、王龍溪宇宙觀、境界論對儒學立場的脫離
第六節(jié) 從境界工夫考察羅汝芳、許敬庵之辯
第八章 “信己”“安?!保毫_汝芳的思想建構于晚明社會的關照
第一節(jié) 羅汝芳論“信己”與信“心”能“己
第二節(jié) 羅氏論“?!迸c“安?!敝辰?/p>
第三節(jié) 羅汝芳思想理念于晚明文學的影響
結(jié)語
附錄
一、羅汝芳年譜補編
二、羅汝芳佚文輯考
參考書目
關鍵詞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