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革命論作為對俄國革命道路進行設計的一種方案,曾被作為落后國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經典理論廣為傳播。斯大林掌握政權以后,認為不斷革命論是反對列寧主義的錯誤理論,托洛茨基受到批判。托洛茨基反對斯大林的一國可以建成社會主義論,在蘇共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他認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建立僅僅提供了社會主義的先決條件,國家所處的階段還不是社會主義,而是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階段;他在新經濟政策尚未實施時就主張用市場和貨幣的手段發(fā)展經濟,認為市場和貨幣是不能人為廢除的,托洛茨基是“新經濟”的早倡導者;新經濟政策實施后,他也是早認為新經濟政策存在危險的人之一,對新經濟政策所造成的社會矛盾和貧富分化有所警覺,認為如果不采取調整,新經濟政策有使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必要的手段就是既強調市場的作用、又加強計劃手段的應用,并提出工業(yè)化和有步驟的農業(yè)集體化主張。二十年代末,在斯大林由“富農”政策急劇左轉,實行冒進的工業(yè)化和粗暴的農業(yè)集體化政策之后,托洛茨轉而批判斯大林冒進政策和全盤集體化。托洛茨基是較早批判“斯大林主義”的人,他抨擊斯大林的官僚政治是把“無產階級專政”變成了“對無產階級的專政”。在遭驅逐后,他認為官僚主義已不能通過民主的方式加以制約,他號召蘇聯的工人階級實行政治革命以推翻官僚統(tǒng)治,恢復工人階級政權。托洛茨基更是世界革命的主張者,他用國際主義視野看待革命和建設問題,認為無產階級專政只有在世界革命的范圍內才能鞏固起來,社會主義只有在世界規(guī)模的范圍內才能確立,社會主義也只有在國際的意義上才是可以理解的。流亡期間,托洛茨基建立了第四國際,成立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黨,成為國際左派的組織,在世界范圍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梢哉f,托洛茨基的理論以及其革命活動事件,在社會主義運動史上,是無法忽略和抹去的。然而,托洛茨基的面目卻非常模糊,托洛茨基和他的思想被政治批判的口號和標語所扭曲和埋沒,很少被人認識和了解。蘇聯改弦易幟之后,人們對世界上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命運和斯大林主義的反思日益增多。作為列寧和斯大林同時代的領導人、重大歷史事件的參與者、重要理論的爭論者,撇開托洛茨基和托洛茨基主義,以上反思必然是不全面和不完整的。本書即是對托洛茨基的社會主義革命理論研究的一個嘗試。